最近老琢磨“史蒂文斯”这个劲儿。不是说那个打篮球的教练,虽然他也挺厉害的,我说的是那个老管家,电影还是书来着?就那个,英国的,特讲究,特克制,一辈子就为了主子活,为了那个大宅子转。
我就寻思,这老哥们儿,图啥?真能做到那份儿上?
前两天,手头有个活儿,挺烦人的。客户要求多,改来改去,团队里也有点小情绪。我就想,试试呗,学学史蒂文斯,咱也来个“专业范儿”。
我的“史蒂文斯”实践
具体咋弄?
- 第一步,隔离情绪。 不管心里多烦躁,客户多不讲理,脸上一点不带出来。说话客客气气,公事公办。邮件回复得那叫一个标准,用词绝对中性,不带一点个人色彩。
- 第二步,死磕流程。 严格按照规矩来。客户要改需求?行,填单子,走流程。同事抱怨?知道了,按计划执行。就像个机器人,设定好了程序,一步一步走。
- 第三步,追求“完美”执行。 细节抠到极致。文档格式,标点符号,都得弄得漂漂亮亮。开会准时,发言简洁,不扯淡。就想着把事情本身做其他的,不管。
你还别说,刚开始那两天,效率是真高。事情推得贼快,因为没啥情绪干扰,也没啥争论,就是干活。
但是,感觉不对劲儿了。
整个氛围变得冰冰凉。同事看我的眼神都怪怪的,估计觉得我这是咋了?是不是吃错药了?客户那边虽然没说但明显感觉沟通起来隔着一层。以前还能开两句玩笑,现在全是官方辞令。
最难受的是我自己。憋得慌。 很多话到了嘴边,又咽回去了。看到一些明明可以更灵活处理的地方,为了维持那个“范儿”,也硬邦邦地按规矩办。感觉自己不像个人了,像个上了发条的机器。
我就想起来,那个史蒂文斯,好像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他得到了一个空荡荡的大宅子?还是主人的几句称赞?他自己心里的那些事儿,那些遗憾,好像都没地方放。
这么一折腾,我算是明白了。那套“专业”或者说“克制”,偶尔用用,应付特定场合,可能行。比如谈判,或者处理特别紧急、需要绝对冷静的情况。
但要是天天这么过日子,把这当成做人做事的标杆,那就太扯了。 人毕竟是人,不是零件。工作是为了生活,不是为了把自己变成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
这个“史蒂文斯实践”,搞了两天我就不搞了。该咋样还咋样。活儿还得干,但人情味儿也不能丢。该吐槽吐槽,该帮忙帮忙。不然,真把自己活成个管家,那可太没劲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