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跟大家唠唠“阿鲍”这事儿。这名字听着可能有点怪,但它确实是我实践过程里一个挺重要的点,或者说,一个绕不开的人和事儿。
接触到阿鲍这套东西,或者说,看到阿鲍这个人做事的方式,我心里是有点不以为然的。感觉就是,太细了,太慢了,有点像老太太绣花,一针一线的,效率能高到哪去?我那时候总想着,得找捷径,得用巧劲儿,这样才能显得咱聪明,干活快嘛
抱着这种想法,我就开始自己上手了。
那是一个啥项目来着?具体记不清了,反正是个挺麻烦的活儿。我当时就想着,按照自己的理解,先把大框架搭起来,细节嘛后面再说,或者干脆忽略一些“不重要”的。我哗哗一顿操作,感觉自己进展神速,心里还挺得意。
结果?搞到一半,发现不对劲了。这儿缺个数据,那儿对不上号,逻辑跑到后面发现前面有坑。整个事情就卡住了,往前走不了,往后退,那摊子烂事儿更不想收拾。真是搞得焦头烂额。
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回头看。
这时候我就想起来阿鲍了。他当时负责类似的一块,我记得他就是在那儿吭哧吭哧地弄,对着一堆表格,一条一条地核对,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记录。看着都替他累得慌。
死马当活马医,我也学着他的样子来。我把手头的东西停了,从头开始捋:
- 先把所有原始的东西摊开来,不管有用没用,都放那儿。
- 然后,一步一步来,做一步,记录一步。哪个数据是哪儿来的,标记清楚。
- 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停下来,先搞明白,不稀里糊涂地往下走。
- 需要核对的,就老老实实拿着两个东西对着看,确保一致。
这个过程,真挺枯燥的,而且慢。感觉时间哗哗地流走,进度条动得跟蜗牛似的。有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了,觉得这纯粹是浪费时间。
但效果是真不一样
就这么一点点啃下来,虽然慢,但心里踏实。每往前走一步,都知道脚下是稳的。之前遇到的那些坑,要么提前发现了,要么在过程中就给填平了。等我吭哧吭哧把整个流程走完,回头一看,成了!虽然没啥惊艳的操作,但整个东西稳稳当当,数据对得上,逻辑也顺畅。
这时候我才反应过来,阿鲍那套看着“笨”的方法,才是真功夫。
他不是慢,他是稳。他不是细,他是严谨。尤其是在处理那些看着不起眼,但错了就可能导致整个事情出问题的地方,他那种“笨”办法反而是最高效的。
后来我再做事情,特别是那些需要打好基础、不能出错的活儿,我都会想起阿鲍。不再急着往前冲,而是先稳下来,学着像他那样,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实践证明,这法子确实管用。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慢就是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