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最近我没少折腾看NBA这事儿,但关注点有点跑偏,不光看球了,我开始琢磨那些解说员们。看得多了,就觉得这里头门道还挺多,干脆就自己搞了个“实践”,好好扒拉扒拉这帮靠嘴吃饭的。
我的“研究”过程
一开始就是纯听,哪个台有比赛就看哪个,腾讯的、咪咕的、以前还有央视的,轮着来。后来觉得不行,太乱了,抓不住重点。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对比了。
第一步,我就找同一场比赛,看不同平台的转播,听听各家解说有啥不一样。这招挺管用,一下子就能听出差别。有的人,说话特逗,梗一个接一个,听他解说跟听相声似的,挺欢乐。有的人,就特严肃,数据、战术分析得头头是道,感觉像在上课。
第二步,我开始做点“笔记”。也不是真写就是在脑子里记。比如某个解说,是不是总能提前判断出战术意图?某个解说,是不是特别能煽动情绪,让你跟着激动?还有的,是不是老爱讲些球员的陈年旧事,或者干脆就聊跑题了?
我还试过一个挺傻的办法:把声音关了,自己对着画面瞎说几句。 真不是吹,这活儿看着容易,自己一张嘴就磕巴了,要么说不到点子上,要么就是跟不上节奏。试了几次我就放弃了,老老实实听人家专业的。
琢磨出来的几类“风格”
搞了这么一通,我大概也总结出几类风格了:
- 学院派: 这类解说知识储备足,战术分析到位,说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听他们解说能学到不少东西,感觉球都看得更明白了。像苏群、杨毅他们,感觉就有点这意思。
- 激情派: 嗓门大,情绪饱满,特别能带动气氛。进个关键球,他能喊得你跟着心跳加速。杨健有时候就挺能调动情绪的。
- 老炮儿派: 可能自己以前就是打球的,或者在这个圈子混了很久。说话直接,有时候有点“糙”,但经验足,看问题角度刁钻。像张卫平指导,那句“合理”简直是经典。还有像马健,虽然有人觉得他主观,但他确实有自己的东西。
- 唠嗑派: 这种就比较轻松了,像跟朋友聊天一样。可能没那么多专业分析,但听着舒服,不累。
的一点想法
这么一圈“实践”下来,我发现自己还是比较喜欢那种既能分析点东西,又能带动点情绪,但又不会太吵的解说。纯讲战术听着有点干,纯吼又觉得有点闹。这纯粹是我个人口味。
说到底,解说这活儿真不容易,要懂球、会说、反应快,还得控制好情绪和节奏。每个解说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喜欢和不喜欢他们的观众。我自己这么瞎琢磨了一通,主要是觉得挺有意思,也算是看球之外的一点小乐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