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乌波萨斯拉,一开始我也就是随便翻书看到的。就是那个,克苏鲁神话里头那个,说是一切生命的源头,一坨巨大的、没形状的、像烂泥巴一样的东西。没头没脑的,就在那儿冒泡。
琢磨这个东西的时候,我突然就想起了我以前收拾我那堆陈年旧笔记的事儿。真的,当时那场面,简直就是现实版的乌波萨斯拉。
混乱的开始
我跟你讲,那堆笔记,得有十来年了,各种本子、散纸、打印稿,全塞在一个大箱子里。当初就是随手记,写完了就往里扔,想着以后总会整理。结果?越堆越多,成了一座“知识”的垃圾山。
有一天,我下定决心要收拾它。好家伙!一打开箱子,那股子陈年纸张的味道混着灰尘扑面而来。我把东西全倒在地板上,铺了老大一片。各种颜色、大小、材质的纸张混在一起,有的字迹都快看不清了,有的纸边都烂了,还有几张粘在一起,分都分不开。
- 最早是想按时间顺序来,根本行不通,好多都没写日期。
- 然后想按内容分类,技术类的、生活类的、瞎想的……分着分着就乱了,很多笔记内容交叉,不知道该归哪一类。
- 还有些就是鬼画符,我自己都忘了当时写的是啥玩意儿。
当时就感觉,我面对的不是一堆笔记,就是一锅浆糊,一滩混沌。跟那个乌波萨斯拉描述的差不多,没有清晰的结构,啥玩意儿都在里面搅和着。
动手的过程
没办法,硬着头皮干。 我先是找了几个大文件袋,强行定了几个大类,比如“工作相关”、“编程学习”、“随笔想法”、“暂时不明”。
我一张一张地拿起来看。能看懂的,觉得还有点用的,就大概判断一下,塞进对应的袋子里。看不懂的,或者明显是废纸的,直接扔垃圾桶。这个过程特别慢,而且极其枯燥。
有时候拿起一张,看半天,回忆起当时写这个的情景,还挺有意思。有时候看到以前写的傻话,自己都想笑。但大部分时间,就是在重复劳动:拿起、辨认、分类、放下(或者扔掉)。
中间好几次都想放弃了,看着地上越来越少的“原始混沌”和旁边越来越鼓的文件袋、越来越满的垃圾桶,才稍微有点动力。搞了两三天,每天弄几个小时,腰酸背痛的。
的结果
嘛那一大摊“烂泥”总算是清理完了。分出来几大袋还算有用的资料,虽然里面还是很乱,但至少有个大致分类了。大部分没用的都进了垃圾桶,地板也干净了。
虽然整理出来的东西,离“系统化知识库”还差得远,更像是从一个大混沌里分出了几个小混沌,但总比原来那一大坨强。起码,我知道去哪个袋子里能找到大概哪方面的东西了。
回过头想想,这个过程,真有点像从乌波萨斯拉那种原始混沌里,强行捞出来一些东西,给它们安上一些勉强的秩序。虽然过程挺折腾,但清理完之后,心里确实舒坦了不少。可能很多事情一开始都是那样乱糟糟的,得自己动手去扒拉,才能慢慢弄出点条理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