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陶健这个人,跟我没啥太深的交情,原来在另一个部门的一个老师傅。为啥今天想叨叨他?主要是前阵子收拾屋子,翻出来个老物件,让我想起跟他学手艺那段儿。
那时候我刚进厂没几年,毛毛躁躁的,干活儿图快,老想着赶紧弄完拉倒。有一次车间里要处理一批有点小瑕疵的零件,本来也不是啥大事,稍微打磨一下或者调整下就行。带我的师傅那天刚好请假,这活儿就落到我头上。
咋说,我当时就觉得这玩意儿简单。拿过来就想上手,可旁边工位的陶健师傅瞅见,慢悠悠踱过来,也没直接说我,就拿起一个零件翻来覆去地看。
他看东西那个仔细劲儿,现在我都记得。眉头拧着,手指头在那儿划拉来划拉去的,嘴里还念念叨叨,也不知道说看得有五分钟,才抬头跟我说:“小伙子,这活儿不能这么干,得有耐心。”
我当时心里有点不服气,觉得他就是显摆自己经验老道。但他也没多说,就自己动手给我做示范。
他是怎么弄的?
- 第一步是清点和分类。 他先把所有零件倒出来,一个个检查,按照瑕疵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分成几堆。光这一步就花不少时间,我看着都替他着急。
- 第二步是选工具。 他没像我一样抓起砂轮就想上,而是去工具箱里翻半天,找出几把大小不同的锉刀,还有砂纸,甚至还有一小瓶不知道啥油。
- 第三步才是动手。 他拿起一个零件,先用锉刀轻轻地磨,磨几下就停下来看看,再换个角度继续。遇到特别小的点,他就用那个细砂纸,蘸点油,一点点蹭。整个过程那叫一个慢,感觉他不是在干活,像是在绣花。
我在旁边看着,一开始觉得他磨叽,后来看着看着,就有点明白。他那不是慢,是稳当。每一步都想好,确保不会出新问题。不像我,上来就想一刀切,结果可能把好的地方也给弄坏。
那天下午,我就在他旁边看着,偶尔搭把手。 他话不多,但偶尔会指点我一句,“这儿力气小点”,“换这个方向试试”。我学着他的样子,慢慢来,发现虽然速度慢,但心里踏实多,返工的几率也小。
后来那批零件处理得挺虽然花的时间比我预想的长,但质量确实没话说。从那以后,我干活儿的时候,心里好像就多个“慢”字诀。遇到急活儿,也会下意识地提醒自己,别毛躁,先看清楚,想明白再动手。
陶健师傅后来退休,也没啥联系。但他那种“择一事终一生”的劲头,或者说,就是那种对自己手里活计的认真劲儿,确实给我好好上一课。有时候想想,现在干啥都讲究快,但有些东西,还真就得慢慢磨,才能出好活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