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琢磨的一件事儿,跟一个叫“马西尼”的人有关。
起因是啥?
说起来也挺偶然的。前段时间,在家闲着没事儿,就收拾收拾屋子,翻出来一堆旧东西。里面有几本大学时候的破笔记本,当时学点儿选修课,好像是跟什么中西文化交流沾点边的。本子里面乱七八糟记些东西,其中就提到意大利跟中国的关系,还隐约好像写个名字,当时字儿写得潦草,看着像“马西尼”。
当时就有点好奇,这谁?隔这么多年,早忘光。正好手边有电脑,我就顺手搜一下。
开始动手查查
你还别说,一查发现叫“马西尼”的还不少。有搞音乐的,有演员,还有画画的。但我估计我笔记里记的,应该是那个研究中国的意大利人,叫费德里科·马西尼。
我看网上介绍,说他是个汉学家,还当过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的什么随员。这就有意思,一个老外,对中国文化这么感兴趣,还身体力行地跑来中国工作、研究。
- 我就接着往下看,发现他还跟马可·波罗有点联系,好像是受马可·波罗的影响。
- 他还写不少关于中国的书和文章,虽然我也看不懂意大利文,但感觉挺厉害的。
- 我就想,这得是多喜欢,才能花这么多工夫去解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
我的“实践”过程
知道大概情况,我就想,不能光看个热闹。我也“实践”一下,试着去理解理解他这种行为,或者说,感受一下这种跨文化交流的劲儿。
第一步,我试着找点中文资料,看看有没有介绍他具体研究啥的,或者有没有他文章的中文翻译。找半天,零零散散找到一些,大概知道他研究挺深的,涉及到语言、文学、历史啥的。看着那些题目,老实说,有点头大,感觉离我的生活有点远。
第二步,我就换个思路。 我不去硬啃那些“学术”的东西,我就琢磨,他作为一个意大利人,在中国生活、工作,会是啥感觉?他眼里看到的中国,跟我们自己看到的,有啥不一样?
我就开始回想我自己有限的经历。比如以前旅游遇到老外,或者看一些外国人拍的关于中国的纪录片。试着站在一个“外来者”的角度,去重新看看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比如街边的小吃摊、广场舞大妈、甚至是中文的复杂性。
我还特意找几个讲中意文化差异的视频看看。虽然不是马西尼本人讲的,但也能体会到一点那种文化碰撞的感觉。比如意大利人吃饭的习惯跟咱们的差别,待人接物的方式等等。
搞半天,结果?
这番“实践”下来,我肯定没成为什么专家,对马西尼本人的解也还是皮毛。但是,我觉得挺有收获的。
主要是让我意识到,我们平时可能太习惯自己的环境,很少跳出来看看。通过解马西尼这么个人,以及他所代表的那种对异国文化的热情和探索,我好像对“理解”这个词有点新的想法。 想要真正理解一个不同的文化,或者一个人,真的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得有开放的心态。
就像我这回从一个偶然翻出来的名字开始,查资料、自己琢磨、联想,这个过程本身就挺有意思的。虽然也没搞出啥“成果”,但起码让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又多那么一点点。
也挺感慨的,你看,就是一个名字,就能牵扯出这么多思考。可能这就是分享实践记录的乐趣,不一定非得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有时候就是记录下自己琢磨事儿的过程。
好,今天就先唠这么多。这事儿对我来说就算告一段落,以后有啥新的想法再来跟大家分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