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中蜂的详细技术方法,养蜂技术方法?
养蜂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场地选择
场地周围2.5公里半径范围内应有充足的主要蜜粉源和辅助蜜粉源,且主辅蜜粉源应搭配适宜。场地宜选择南向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
(二)蜂群的选购
1.购买时间:北方宜在4~5月份,此时正当蜂群繁殖期,挑选比较稳定,且外界环境好,饲养易成功。
2.挑选方法:在巢门口观察,如工蜂出入勤奋,采集蜂带花粉比例较多的,一般是有生气的好群。再开箱检查,如工蜂安静不惊慌,说明性情温顺;如蜂王体大、足粗、身高、胸宽、腹部长而丰满、全身密披绒毛、产卵灵活迅速而不惊慌,说明蜂王年轻健壮,产卵力强。
3.蜂群的排列:依场地大小、养蜂多少和季节情况而定。有四种排列方式:单箱排列、双箱排列、交错排列、三箱排列。
(三)饲养
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其方法有:①补饲蜂蜜。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入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②补饲糖浆。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入为止。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3.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饲喂方法如下:①液喂。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入饲养器内饲喂。②饼喂。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遇寒流时,经常采用此法。
4.饲喂水分及盐类:一般每个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饲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在糖浆中加入1%的食盐。
(四)管理
1.春季管理:①促进蜜蜂飞翔排泄。巢中央温度提高到33~35℃,有足够的蜜粉源或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②蜂巢的保温。排泄后即进入繁殖期,须人工保温,紧缩蜂巢,密集群势。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直到4~5月份。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②保持强群采蜜。控制蜂王产卵,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巢脾带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入一个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产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迅速发展。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②培育适龄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是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仅进行过二三次排泄飞翔,没有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未分泌过王浆的幼蜂。为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蜂群的群势。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一定时候迫使蜂王停止产卵。③适时早断子。在培育越冬蜂的后期,先采取蜜粉压脾,用蜂蜜浇2~3次,这样蜂王就会停产,同时将蜂群搬到阴冷的地方,将蜂略扩大1倍,并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温物,即可提早断子。
4.冬季管理:①调节巢门。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②防蜂蜜结晶。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③北方室内越冬。应在水结冰、大地未积雪之前入室,入室时,蜂箱在室内应离墙20厘米,第一层离地40厘米。室温保持在0~2℃,湿度保持在75%~80%之间。
蜜蜂如何进行养殖?
养蜜蜂要先选好场地并重视巢脾的修造和保养,注意病虫害,在春季的时候要注意加强保暖。
首先就是选择养蜂的场地,一是要有好的蜜源地,蜂场的选择要背风向阳,要有树林做好,不要太潮湿也不要太晒的地方,不要在大的水塘或河流边上。
巢脾的修造和保养,修造巢脾应选择在春末,待气候稳定之时,气温在15℃左右的时候开始。巢脾需防止盗蜂和鼠患,保存时最好用药物熏蒸保存。
首先看蜜蜂多不多,如果蜜蜂越来越少应该引起重视,要么是分蜂逃跑,要么是病虫害影响,还有就是失掉蜂王,没有继续产子。检查蜜蜂时,初学者最好戴好防蜂衣帽,以免被蜂蜇。
蜜蜂养殖春季非常管理非常重要,养蜂同样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蜜蜂生产繁殖期。所以,做好春季管理尤为重要。春季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供给充足饲料,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春季蜜蜂管理要注意加强保暖,防止蜂螨。应经常巡视发现问题,每半个月掏出死蜂。如果发现有蜂脾残渣堆积,应及时开盖检查,一般这种情况是有老鼠,及时更换被老鼠咬坏的蜂脾。
春天飞出的蜜蜂需要良好正常的排便。正常的排便像高粱米粒或线条。如果蜜蜂肚子肿胀,趴在巢前排泄并有稀点,说明蜂群的饲料不良或者受潮,应及时更换。
蜜蜂饲养管理用具有多处,除蜂箱外还有巢础、分蜜机、面网、起刮刀、蜂帚、隔王板等都是必需的,根据蜂的规模选用,其他蜂具如生产蜂王浆、生产蜂花粉等的用具可根据需要购置。养蜂的专用工具。一端是弯刀,一端是平刀。用它撬动、刮、铲东西。如撬动副盖、刮铲蜂箱内和巢框上的污物。
养蜜蜂一定要将工具都提前准备好。
中蜂多王同脾养殖技术?
1、防止蜜蜂集 饲养双王群要经常防止蜜蜂偏集,调整好两区群势。尤其是老少同巢双王群,老王区蜜蜂喜欢偏集于新王区。若出现一区蜂量多另一区蜂量少情况,可将蜂多一区的出房子脾和蜂少一区的卵虫脾对调;把蜂多一区巢门缩小,蜂少一区巢门扩大,让更多的飞翔蜂进入蜂少的一区,使两区蜂量相等。
2、及时补充饲料 双王群内两只蜂王产卵,经过一段繁殖期,巢内幼虫多,饲料消耗量大。如果天气阴雨连绵或外界蜜源不佳,应及时补充蜜粉。饲喂器放于两区之间。
3、及时扩大蜂巢 当新蜂陆续出房,巢内蜂量不断增多,隔板外侧挂满蜂胡子。此时,要及时扩大蜂巢加人空脾或巢础框。
蜜蜂倒入箱中养?
你好,你说的是中蜂的过箱技术,之前在号内已经发过,这里再啰嗦下。
中蜂过箱,就是将生活在原始蜂巢(包括箱、桶、竹笼、洞穴等)中的中蜂,转移到活框蜂箱中饲养的一项技术。中蜂过箱的成败,关键在于过箱条件的选择与控制、过箱操作技术和过箱后的管理。
一、过箱条件
1、过箱时机
应在外界有蜜粉源并且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不宜在阴雨天及大风天进行。蜂群应选择强群且过箱蜂数达三、四框以上为宜。
2.过箱用具
中蜂过箱要求快速,尽量缩短操作时间,以减少对蜂群的影响。所以,在操作前必须做好各项过箱用具的准备工作。这些用具包括活框蜂箱和上好线的巢框、承放子脾用的平板、插绑巢脾用的薄铁片、吊绑或钩绑巢脾用的硬纸板、夹绑巢脾用的竹片、以及蜂帽面网、蜂刷、收蜂笼、喷烟器、收蜂笼、割蜜刀、起刮刀、钳子、图钉、细铁线、盛蜜容器、埋线棒、水盆、抹布等。
蜂箱和巢框最好是用旧的;若是新的,应待木材气味散尽后才能使用。埋线棒可用小竹条制成,长约15cm,直径应小于巢房,其下端削成“A”。薄铁片可用罐头壳剪制,每片宽约10mm、长30mm。
二、过箱技术
1.驱蜂离脾
驱蜂离脾是过箱操作的第一步,就是驱赶蜜蜂离脾,以便于割脾和绑脾。驱蜂离脾的方法,根据原始蜂巢是否可移动翻转,采取不同的方法。
原巢可活动凡是能够翻转的蜂巢,应尽量采用翻转巢箱的过箱方法。将原蜂巢翻转180°,使巢脾的下端朝上,驱使蜜蜂离脾。翻转时巢脾纵向始终与地面保持垂直,以防巢脾断裂。
将蜂巢底部打开,收蜂笼紧放在已翻转朝上的蜂巢底部。在蜂巢下部的固定地方,用木棒有节奏地连续轻击,或者喷以淡烟,驱赶蜜蜂离脾,引导蜜蜂向上集结于收蜂笼中。
原巢固定不能翻转的原始蜂巢,过箱时宜采用此方法。首先揭开原始蜂巢的侧板或侧壁,观察巢脾着生的位置和方向,选择巢脾横向靠外的一侧,作为割脾操作的起点。
采用喷淡烟的方法或用木棒轻敲巢箱的上板或侧板,驱赶蜜蜂离开最外侧巢脾,团集蜂巢里侧,然后逐脾喷烟驱蜂,依次割脾,直到巢脾全部取出,蜜蜂团集在另一端为止。
2.割取巢脾
驱蜂离脾后用利刀将巢脾割下,割脾时应在脾的上方留2行巢房。每割1张脾,都应用手掌承托取出,避免巢脾折断。割下的子脾平放在清洁的平板上,不能重叠积压。卵虫蛹的巢脾一般均应淘汰。
3.绑脾上框
子脾是蜂群的后继有生力量,割脾后应尽快绑脾上框,放回蜂群。为了防止在插绑和吊绑时,因子脾上方的蜜过重,巢脾下坠使巢脾与巢框上梁不易粘接,在绑脾前应切除子脾上部的贮蜜。
穿好铁线的巢框套在子脾上,使脾的上沿切口紧贴巢框上梁。顺着巢框穿线,用小刀划脾,刀口的深度以刚好接近房基为准。
插绑子脾埋线后,用薄铁片嵌入巢脾中的适当位置,再穿入铁线绑牢在巢框上梁。凡经多次育虫的黄褐色巢脾,因其茧衣厚、质地牢固,均适于插绑。
钩绑是对经插绑和吊绑后脾下方歪斜巢脾的校正方法。用一条细铁线,在一端检一小块硬纸板,另一端从巢脾的歪出部位穿过,再从另一面轻轻拉正,然后用图钉将铁线固定在巢框的上梁。
吊绑将子脾裁平埋线后,用硬纸板承托在巢脾的下沿,再用图钉、铁线,将脾吊绑在巢框上梁。凡新、软巢脾,均应用此方法。
夹绑把巢脾裁切平整后,使其上下紧顶巢框的上下梁,用竹条从脾面两侧夹紧绑牢。凡是大片、整齐、牢固的粉蜜脾或子脾,均可采用夹绑。夹绑所用的竹片,遮盖住巢房较多,影响部分子脾的发育和羽化出房。
绑好的子脾,应随手放入蜂箱内。最大的子脾放入在蜂巢的中间,较小的依次放在两侧,其间保持适当的蜂路。如果群势强大,子脾又少,则应酌加巢础框。巢脾靠蜂箱一侧排放,外侧加隔板。为防过箱后蜜蜂不上脾,而在隔板外空间栖息造脾,应在蜂箱的空位暂用稻草等物填塞。
4、催蜂上牌
将排列好子脾、盖好副盖和箱盖的活框蜂箱放在原来泪巢位置,箱身垫高200mm,巢门保持原来的方位。将巢门裆撬起,在巢门前斜放一块副盖或其他木板,将蜂笼中的蜂团直接抖落在巢门前,使蜜蜂自行爬进蜂箱。也可在子脾放入蜂箱后,将收蜂笼中的蜜蜂直接抖入蜂箱中,然后快速盖好副盖和箱盖。
三、注意事项
一是在过箱开始前将原巢清理干净,以免操作时污染蜂巢;二是要细心操作,
不要搞散蜂团;三是场内若有活框饲养的蜂群,最好采用借脾过箱的方法;四是及时清理洒落在箱外、地上的蜂蜜或碎脾,防止盗蜂。
四、过箱后的管理
首先要缩小蜂箱巢门,观察工蜂活动情况,若在第二天工蜂能积极进行采集和清巢,并携带花粉团回巢,表示蜂群已恢复正常;
其次,在三四天后对蜂巢进行整顿,粘牢的可以除去绑线,若发现失王,要选留1 一2 个好王台或诱人一只蜂王;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若蜂群强壮,且又正当流蜜时期,应及时加础造脾以更新蜂巢,促进蜂群繁殖。
中华蜂养殖技术与管理?
中华蜂养殖,一般分为土养技术与活框养殖技术。
土养,只需要几个木桶或者是挖空的原木,倒扣或者是摆放在农户民房,四周围的屋前屋后。
木桶需要用大锅蒸煮过,水里放入食盐,少量蜂蜜,再加上少量蜂蜡也行。也可以将煮过的木桶,用纯正的中蜂蜡,在桶内四周刷一遍,桶底刷厚一点也行。
一般的地区,在正常的气温条件与蜜源条件的情况下,等到了春分季节,就到了中华蜜蜂,自然分蜂的旺季到来,会有自然分蜂群来入驻做巢,然后,再等到大蜜源植物流蜜过后,便可以取蜜打蜜。最常见的情况,一年可以取两季土蜂蜜,产量一般,蜂蜜浓度极高,口感好,味道醇厚,相对普通蜂蜜价格而言,稍微略贵。
这就是土养中华蜜蜂的养殖管理技术,虽然产量一般,但是,管理与操作方法,极其简单,非常适合新手养蜂,或者是少量养殖中华蜜蜂的散户,也适合养几群蜂,丰富业余生活的业余养蜂人。
从这种传统的土养技术方式,现在已经开发出了很多的衍生养殖技术方式,比如格子箱,三峡桶等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懒人养蜂法,操作简单易上手,技术门槛低。
活框养殖中华蜂,在当下,已经开始规模化,产业化的一种科学养殖技术方式。
这种养殖技术,专业性非常强,最好是有当地,专业的养蜂人的指导下学习,才会让新手养蜂朋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少走变路。
首先,要选择一个有蜜源,有水源,有光照,有遮荫,有坡度的空旷场地。而且,场地处于无大风口的平和位置,蜂场周围至少五公里范围内,无工厂污染,无家禽养殖场,无各类加工厂污染与嘈杂声的地方。因为蜜蜂爱干净,爱安静,也是为了产出更好的更健康的野生原生中蜂土蜂蜜。
细致了解,并详细记载,当地的粉蜜源植物的流蜜时间与周期性,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当地的粉蜜源植物,什么时期开花,什么时候流蜜,并且,做好记录,越详细越好。这样,就是为了清楚,什么时候蜂场可以取蜜,什么时候蜂场可以育王,什么时候蜂场可以更换蜂王操作,才能有计划的制定,适合自身蜂场的方法。
要养好蜂,就必须要知道中蜂的生活习性,生理特性,要想清楚的知道这些,只能靠细致入微的观察,持续不断的钻研与领悟,日积月累的堆积,才能研究出一套,适合自己当地的中华蜜蜂养殖管理技术。
比如中蜂王爱在新巢产卵,就要在繁殖期,将老旧脾往外调。比如中华蜜蜂爱安静,检查蜂群时,有目的性的查箱,速战速决,尽量少打扰,少开箱,并要学会在箱外观察判断蜂群内部情况的管理技术等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