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伙唠唠我读乌沙科夫这老书的心路历程,挺有意思的玩意儿。本来嘛书架角落里落了层灰,清理的时候一扒拉,这本硬壳子老古董就掉我脚面子上了。捡起来一看封面都泛黄了,书名烫金字儿都磨得快没了影儿,心里嘀咕:“这老古董写的啥玩意儿?值不值得费眼?”
翻开头五页我就懵了
好家伙,一翻开全是老长的人名地名,舌头都能打结。开头二十页讲啥沙俄海军咋整编队形,密密麻麻的战术图跟鬼画符似的。我搁那儿盯半天,眼睛都成斗鸡眼了,愣是没搞明白这菱形阵跟梯形阵有啥区别,感觉作者恨不得把舰队每根桅杆位置都标出来。当时真想扔回角落让它继续吃灰,心想这狗屁玩意儿谁看得懂?
硬着头皮往下啃。翻着翻着有点意思了!这老乌同志压根儿不是只讲打仗,他字缝里全憋着股劲儿吐槽他那个时代。有段讲舰队补给,写得那叫一个曲折:
- 想领根船钉? 得先找司务长批条子,司务长推给书记官,书记官说要问后勤大臣,后勤大臣府上管家说老爷度假去了……一个圈兜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 想训练水兵开炮? 火药定额卡得死死的,少放一勺都得写十页报告说明原因,合着炮弹比人命金贵。
读到这儿我大腿一拍——这不就是活脱脱的“官僚主义害死人”现场教学么!三百年前沙俄海军那套层层卡脖子的流程,跟我上周去街道办开证明的遭遇简直一模一样的配方!老乌这哪是写战术手册,分明是顶着写兵书的名头,疯狂吐槽体制弊端。
最带劲的是实战案例
书中间塞了七八场他亲自指挥的硬仗。最让我拍桌子叫绝的是某场夜袭战:黑灯瞎火里他让每条船尾巴上挂盏小灯,还专门罩个黑布罩子留条缝。敌人远看以为是零散商船,乌泱泱围上来想捡便宜。等距离近到能看清人脸了,哗一下所有船同时掀罩开炮,灯亮得晃瞎眼,炮弹劈头盖脸砸过去。好家伙,这不就是古代版“关灯打狗”战术嘛老乌还在书里得意洋洋补刀:“对付傲慢的敌人,就得先让他觉得自己是猎人。”这话我抄本子上了,下回开会对付那帮扯皮的部门绝对用得上。
折腾完的几点感受
花了大半月磕完这本砖头,总结下来三点实在话:
- 别被开头吓跑:前面战术术语是门槛,迈过去就进菜市场了,全是活生生的人精打架。
- 表面讲海战,内里全是人性:怎么对付混日子的同僚?怎么在僵化制度里钻空子?怎么让手下兄弟卖命?老狐狸手段一套套的。
- 当历史爽文看也行:那些以少打多的翻盘局,比现在抗日神剧靠谱多了,起码人家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合上书那天正好老伴儿骂我天天看“破船书”不务正业,我指着退休金到账短信冲她乐:“瞅见没?这叫知识变现!书里说‘看准时机才能起锚’,我琢磨养老金也该涨了?”老太太翻个白眼走了,书里那些老油条的操作,我看够她学半辈子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