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我去年被公司外派到加拿大说起,当时项目需要做当地季度市场增长预测,老板甩给我一个本地常用的预测工具,拍着胸脯说这玩意儿特靠谱。结果头俩月就被现实啪啪打脸。
第一次翻车现场
三月份预测春季用户量能涨20%,结果月末报表出来一看:只涨了8%。开会时候我被销售总监怼得直冒汗,回工位立刻调历史数据,发现个邪门事儿——这系统预测时压根没算当地罢工潮!运输业一瘫痪,物流数据明明早就上新闻了,预测系统还按晴天模式跑。
- 翻出后台算法说明文档(全英文看得我眼冒金星)
- 连夜测试数据延迟参数(灌了三杯Tim咖啡)
- 手动导入罢工新闻时间轴
折腾到凌晨三点终于明白:本地化动态事件根本没进模型!加拿大动不动就游行罢工,预测系统用的却是五年前的老数据模板。第二天我直接找技术部掰头,那帮老外还嘴硬说“不影响大局”。
第二次被天气暴击
五月给线下门店做促销预测,系统显示多伦多区域该压50%库存。结果促销当天冰雹砸坏地铁线,顾客全堵半路了。看着后台空荡荡的销售曲线,我蹲仓库门口翻天气APP,发现预测系统用的居然是全年平均气温值!加拿大这鬼地方,三月还能飘雪,九月突然飓风,拿平均数忽悠谁?
这回学乖了,自己搭了个数据爬虫:
- 抓实时交通瘫痪路段
- 扒环境局极端天气预警
- 甚至偷摸接入了学校停课通知
有天半夜孩子发烧送急诊,手机突然弹警告:明天教师罢工+地铁维修,立刻把配送方案改成自行车速递。那个月KPI居然超了130%,老板看我像看神仙。
凌晨三点救命数据
上个月最惊险。系统原预测三季度经济回暖,但我扒央行报告时发现个诡异信号——土豆总理悄悄加了三项关税,数据藏得跟捉迷藏似的。当时正好在赶预测报告,犹豫了十分钟还是推翻系统凌晨三点给客户发风险提示。
结果两周后政策落地:
- 同行预测全线下调
- 客户靠我那份预警抢出补货时间
- 季度庆功宴上老板举杯说:预测准不准不看系统,看谁肯半夜翻政府黑材料
现在部门都叫我“人肉校准仪”。哪有什么玄学,加拿大预测想准,盯着三样就行:罢工日历比老婆生日记得牢,天气APP放手机首页,政府网站半夜刷得比双十一还勤快。昨天技术部又吹新算法多牛,我默默点开手机——呵,屏幕推送正闪着暴风雪警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