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是想凑凑线下活动的热闹嘛寻思着找个好用点的场子发点内容,结果差点挑花眼!真给我累够呛。
一、刚开工就撞上墙
上个月接了俩活儿,甲方爸爸非要我跑去线下活动露个脸。虽然爱写东西,但对着乌泱泱人群杵着是真怵。琢磨着先在线上平台上预热互动,刷刷存在感,总比干瞪眼强。结果一搜“线下活动平台”,嚯!名字五花八门吹得天花乱坠,个个都说自己效果顶呱呱,跟逛菜市场似的,彻底懵圈。
光看广告吹牛可不行,我这犟脾气上来了,非得自己下场摸一遍。我扒拉了四家市面上吆喝得最响的,分别注册了账号,起了个差不多的土味名字“城东张师傅唠干货”(别笑,接地气好记!),简介都统一改成“啥都略懂的中年手艺人”。
二、硬着头皮往里扎
第一家,页面花里胡哨,跟进了夜店似的,闪得我眼晕。发个活动预告,好家伙,光配图尺寸就折腾我半小时!不是大了就是小了,按钮藏得跟捉迷藏一样。咬牙发了条带话题的预告:“周末XX展,张师傅在现场等你唠五毛钱的!”。结果?两天过去,互动就仨点赞,还是平台机器人塞的“友情赞”,评论栏干净得能当镜子照。溜了溜了,这效率跟我蹲家里嗑瓜子有啥区别?
第二家,主打听讲座的,界面倒是清爽点。我琢磨着先听听别人咋弄,跑去听了场线上分享。好嘛讲师唾沫横飞讲了俩钟头,底下的弹幕全是互相吹彩虹屁:“老师讲得真”“受益匪浅!”。我忍不住插了句嘴:“老师第三部分有个数据是不是念岔了?”刚发送,直接被房管踢出去了……行,只能膜拜不能质疑?我惹不起,撤!
第三家,名气挺大,主打“真实链接”。我寻思这回总该行了?吭哧吭哧录了个一分钟小视频,简单说说去活动想聊发完一刷新,哗十几个点赞提示!心里刚美一秒,点开一看,全是顶着卡通头像、昵称叫“用户778899”的号。再一看他们的主页,比我脸还干净。得,又是玩虚的,灌水灌成游泳池了。撤!
三、歪打正着遇着宝
前三家试得我快泄气了,一家差点被我略过。界面跟微信朋友圈似的,忒朴素。但注册出奇简单,手机一绑就能用,发文字发图跟发朋友圈没两样。我心说死马当活马医,随便传了张活动背景板的图,配文:“地方找着了,搁这儿摆摊,来唠嗑的有茶喝(自带杯子哈)。”
邪门了!刚发出去五分钟,叮咚叮咚就有人问:“张师傅真带茶?我带保温杯中不?”。还有人评论:“XX展3号馆?巧了我也在!下午约个茶?”。我蹲在手机前头都乐歪了,这可都是活人!后面几天,陆陆续续有人通过平台私信问我具体位置,聊技术问题。等到活动当天,还真有俩哥们儿举着保温杯找我来了!就因为平台提醒他“你关注的张师傅已在现场”。
四、蹲坑悟出的糙理
这折腾一大圈可算咂摸出点味儿了:
- 别迷信广告声儿大:页面做得再炫,功能吹得再神,用户玩不明白、找不到人聊天,全是白搭。那家花哨的,操作门槛能把人劝退。
- 活人在哪儿聚集才是硬道理:那家玩机器人的,数据再好看,全是泡沫。这家看着朴素,胜在用户都是来正经找伴儿、唠正事的,互动自然就真。
- 效率就是顺手+有用:不用专门学习,不用研究复杂的规则,像发朋友圈一样简单,想找人或找活动,几下就能摸着门。这种顺手,才是真正的高效。那家搞小圈子的,把真实交流的路堵死了,效果能好才怪。
说白了,选平台就跟给我儿子挑兴趣班似的。宣传册印得金光闪闪、老师头衔一大摞没用,关键得看他去了能不能跟着玩进去、学进去,下了课是不是还惦记着下次去。有些平台看着热热闹闹,扒开一看,里面空荡荡。有些地方看着安静,进去一看,都是踏实唠嗑的。找活动参与,核心不就图个“找到人”、“说上话”、“有用”么?花架子少点,实在点多点,就是对我这号人最管用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