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半夜刷手机的时候,突然看见个化学名词缩写“PCR”,底下评论提到个叫穆利斯的人。心里直犯嘀咕:这名字听着挺耳熟,但死活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干脆丢开手机,第二天直奔市图书馆翻资料去了。
一、蹲图书馆挖线索
先翻诺奖得主花名册——生物化学类那几本硬壳书都快被我盘出包浆了。查到1993年那块儿,还真在化学奖名单里揪出个凯利·穆利斯。获奖理由写的是“搞出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后头跟着一长串字母:PCR。这不就昨晚上刷到的词儿吗!
接着在期刊区乱晃,发现本旧得掉渣的《科学美国人》。有篇采访里穆利斯自己说:“那天夜里我开车去乡下小屋,盘山公路上突然就悟出PCR原理了!”看得我直拍大腿——科学发现还能这么玄乎?
二、网络补全人物拼图
回家接着扒拉资料,发现这家伙履历简直野得很:
- 本科学化学却跑去面包店写营养手册
- 读博时论文差点被毙掉,导师硬保下来的
- 在生化公司上班期间用烧杯煮龙虾被投诉
- 领完诺奖转头就去拍滑板运动广告
最绝的是某纪录片里前同事吐槽:“PCR发明报告交上去半年,公司愣是没人看懂!”看得我差点把枸杞茶喷键盘上——这哪里是科学家,分明是个科学界的摇滚明星!
三、手写笔记理脉络
摊开笔记本边写边捋:
- 半夜灵光乍现→1983年捣鼓出PCR雏形
- 磨破嘴皮推销→1985年终于发论文
- 靠这个给基因做“复印机”的技术→1993年拿下诺奖
整理完笔一扔,突然琢磨过来:这老哥要是活在估计早就被科研单位开除了。毕竟哪个正经实验室能容忍员工大白天点着酒精灯涮火锅?
四、深挖被忽略的角落
翻到2000年后的人物专访,画风急转直下:穆利斯公开质疑艾滋病病毒理论,还跟环保组织掐架。学术界纷纷和他切割,晚年在自家后院搭天文台,整天观测外星人信号。
合上资料本叹了口气:原来诺奖得主的人生下半场,也能活成民科论坛版主。科学神殿里的英雄和门外举火把的反叛者,竟始终是同一个人。
实践查资料查得颈椎病发作,但值了。穆利斯这辈子比电影剧本还浪,前半段用灵光一现改变世界,后半段用离经叛道震撼学界。要是所有科学家都这么带劲,谁还刷短视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