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本来想扒点职场干货,结果刷着刷着突然好奇起王雨晨这人了。
1. 信息源翻了个底朝天
最开始嘛我就随手在几个常用的平台搜“王雨晨 工作”。好家伙,出来的全是模棱两可的“青年才俊”、“行业精英”这类虚头巴脑的词儿,具体在哪儿上班、干啥活儿,愣是没一句准信儿!连领英资料都没公开,头条上居然没有一条靠谱的关联新闻,给我整得有点火大。
2. 深挖内容足迹
我看明路不行,那就来阴的呗。干脆把他几个公开账号发的几百条状态全翻了一遍,重点找带定位的、发项目图的、或者提公司名的。还真给我扒出点蛛丝马迹:他朋友圈里两次深夜加班的定位都在同一栋科技园区大楼;知乎回答里吐槽过一个特别复杂的内部OA系统,那界面风格很像某大厂;还有个技术峰会的合影背景板LOGO贼模糊,但我用图片识别工具硬是抠出来是家AI公司的缩写。
3. 连蒙带猜做排除法
接着我把这些线索拼凑起来:园区定位对应3家科技企业,OA吐槽指向其中2家,峰会背景又卡死在一家。我又去翻那家AI公司的官网团队介绍,虽然没照片,但某部门技术总监的履历描述——发表过几篇特定领域的论文、主导过某某项目——跟他公开资料能完全对上号!心里基本确定了,这哥们就是在这家搞AI的公司当技术总监。
4. 动手整理核心领域
知道他在哪儿干活儿后,问题就变成“他强在哪儿”了。我把他社交平台上所有技术相关发言都复制下来,专门建了个文档做词频统计。好家伙,出现最多的关键词就仨:
- “智能算法优化”:老看他发凌晨调参的牢骚,还晒过把模型响应时间压到毫秒级的截图;
- “跨平台架构”:好几次提到把同一套系统同时怼进服务器、边缘设备和浏览器里跑;
- “高并发陷阱”:有个经典案例,他详细写过怎么把自家系统从每分钟崩三次,硬扛到百万用户同时在线不卡壳。
完事儿我又去他们公司产品页对功能描述,好嘛这三个点全对得上核心卖点。
意外收获?人脉验证
本来都准备收工了,结果手滑在微信群里提了句他名字,巧了!有个老同学正好和他们公司有合作,私聊跟我说:“你打听老王?上周他们还找我司买了他设计的架构授权!”得,这下板上钉钉了——工作在哪、本事在哪,全给我扒明白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