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老板突然拍桌让我出差,我顶着一头雾水开始选旅行社。谁让咱命苦,只能吭哧吭哧做功课。
第一步:抓瞎搜口碑
我先打开常用的几个订票网站,把排名前五的旅行品牌都扒拉出来。挨个翻评论区差点看成斗鸡眼。发现评论区水军特别多,清一色“导游好棒”“酒店超值”的八成是刷的。专门找带实拍图、写缺点的长评,还真揪出几个品牌有半夜大巴抛锚、导游强制购物这种硬伤。
第二步:冒充客户探虚实
接着我换不同手机号给5家客服打电话,同一套问题来回问:“我家老太太腿脚不利索能照顾吗?”“临时退票扣多少?”两家客服跟AI机器人似的背说明书;三家倒是热情,但问深点就露馅。品牌C的小哥最实诚,直接劝我:“带老人别选这条线,全是爬山!”
五家服务对比吐血整理:- 品牌A:线路多但客服忙线半小时
- 品牌B:号称24小时管家,凌晨三点发消息没回
- 品牌C:价格贵一截,但主动劝退高风险客户
- 品牌D:承诺“遇坑包赔”,条款藏了17项免责
- 品牌E:冷门平台,10条评价里8条带图吐槽
第三步:亲自试水踩大雷
咬牙定了口碑最好的品牌A和冷门选手品牌E。结果出发前三天,品牌A突然打电话说拼团人数不够要取消,气得我差点摔手机!品牌E的领队倒是提前两天拉群,连“高铁站哪个出站口有电梯”都标得明明白白。
实测行程更搞笑。品牌A的“五星酒店”毛巾发黄,导游路上拼命推荐土特产;品牌E的民宿看着普通,但老板娘半夜还给胃疼的客人煮小米粥。回程时品牌A的大巴迟到了一小时,品牌E的中巴司机却提早二十分钟擦干净车等着。
掏心窝子总结
这趟折腾明白个理儿:宣传吹破天的未必靠谱,敢说实话的反倒实在。下次要再有人问我劲旅哪家强,我肯定揪着他耳朵喊——先看差评!再装刁民!别信广告!
对了,品牌E的领队现在跟我成酒友了。昨晚撸串他坦白:“小公司接单少,每单都当救命稻草!” 想想也有理,那些店大欺客的主儿,哪在乎你一个散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