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天上班的时候,老板突然在群里发了个通知,说咱们这个季度的考核指标改了,得盯着啥“kps”来搞。我一开始还以为是个啥新软件,心里想着:“kps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玩意儿?跟工作绩效有啥关系?”结果问了几个同事,都说不知道,还哈哈笑我小白。我这暴脾气就上来了,寻思不行,得自己动手研究明白才行。
开始瞎摸索
我先上公司内网翻了翻,一堆文档看得我头疼,全是术语。什么KPI、KP啥的,眼花缭乱的。我就干脆把那些文档打印出来,搬个椅子坐到角落里,边喝奶茶边一页页翻。翻到一份销售部门的报告,里面写的KPI原来是“关键绩效指标”,英文缩写就是个KPI,但老板非说kps,估计是打错了。
- 第一步:我找了个空白的Excel表,把每个部门的数据都粘进去,像销售业绩、客户满意度啥的。
- 第二步:试着给这些数据标颜色,红的代表不行,绿的表示还行。
- 第三步:我硬着头皮套用那个KPI模板,没想到卡壳了,模板太复杂,搞不懂权重咋算。
搞到一半,Excel突然崩了,我那表格没保存,白忙活一下午。气得我差点摔鼠标!心想这也太坑了,kps怎么这么折腾人。晚上回家躺沙发上刷抖音放松,碰巧刷到一个讲绩效管理的短视频,那人用大白话说KPI就是“帮你盯住干活好不好”。我一下子开窍了:“原来是这个意思!不就是把目标量化成数字嘛”
动手实践找感觉
第二天我去找领导请教,他给我简化了个方法:先从团队日常抓起。我就拉了几个小组成员开会,大家坐一块儿,每人说一个自己觉得最头疼的目标。比如小李抱怨客户投诉多,小王担心交付太慢。我记在本子上,然后讨论:“这些能变成kps吗?”大伙儿一起掰扯,算来算去,定了三个简单的kps项:投诉数量降10%、项目按时交付率达到90%、团队满意度提升5%。
接着我做了个小工具,用微信群发个问卷,每天记录结果。坚持了两周,虽然数据波动大,但真能看出问题了。比如说,投诉一多,kps的数值就跌,小组就得赶紧开会解决。这个过程中,我发现kps根本不是纸上谈兵,是得活学活用。
彻底搞懂总结
搞了一个月,我总算摸清门道了。kps就是抓关键东西的工具,别整得太复杂。我的实践结论是:
- 它帮团队把目标拆开,看清问题在哪儿。
- 用起来得灵活,别死抠数字,否则自己给自己挖坑。
现在老板再提kps,我心里乐呵着:“小意思!”这破玩意儿看着神秘,实际上就是一纸老虎,捅破就懂。工作里别怕,动手干一把才知道深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