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吉祥物观察实践
讲真,一开始我对NBA那些吉祥物,是有点不屑一顾的。就觉得,嗨,不就是穿着个毛茸茸的玩偶服在场上瞎蹦跶嘛能有啥技术含量?主要还是看球星打球,谁没事儿老盯着那玩意儿。
后来有段时间,可能是球赛看得多了,也可能是刚好那阵子比较闲,我就特意去琢磨这事儿。我寻思,为啥每支球队几乎都有这么个角色?而且你看现场球迷,尤其是小孩子,对他们那叫一个热情。这背后肯定有点
我的实践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 第一步:狂看集锦。 我先是把网上能找到的NBA吉祥物搞笑集锦、表演视频啥的,都给翻出来看了一遍。什么火箭熊的各种整蛊,太阳队大猩猩的扣篮,还有掘金队那个洛奇狮,真是五花八门。还是觉得闹腾,就是各种夸张的动作,跟舞台剧演员似的。
- 第二步:现场观察(伪)。 我没那么多机会老跑去看现场,但我会特别留意转播镜头给到吉祥物的时候。我看他们不光是中场休息蹦跶,比赛暂停的时候,甚至有时候球员罚球,他们都会在场边找机会跟观众互动。这时候我就想,这家伙可真不闲着!
- 第三步:琢磨互动细节。 这是我后来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我发现,那些受欢迎的吉祥物,绝对不是瞎胡闹。他们特别会看眼色,特别会跟观众互动。比如:
- 他们会悄悄走到某个看起来不太开心的小球迷旁边,做个鬼脸,或者送个小礼物(有时候是球馆发的免费小玩意儿)。
- 他们会跟球员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比如偷偷拽一下球员的球裤(当然是关系好的那种),或者在球员进球后跑过去夸张地庆祝。
- 我看过一个片段,好像是火箭熊,在一个社区活动上,大老远背身扔三分,居然还进了!那嘚瑟的小步伐,现场气氛一下子就起来了。这种活儿,没点功夫和幽默感是真不行。
- 第四步:代入思考。 我就想,要是我穿上那身行头,我能干估计除了傻站着,就是同手同脚走路了。那衣服肯定又厚又闷,视野也受限,还得在里面蹦蹦跳跳,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逗大家开心。这绝对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
我的实践记录与感悟:
通过这么一番“研究”,我算是彻底改变了对NBA吉祥物的看法。他们可真不是简单的“玩偶”。
他们是球队文化的延伸。 你看火箭熊,就透着一股子休斯顿的乐观和不服输的劲儿。洛奇狮,就显得勇猛又有点可爱。每个吉祥物的性格,都跟球队的形象或者当地的文化有点关系。
他们是现场气氛的调节剂。 球队领先的时候,他们带着大家一起嗨;球队落后的时候,他们努力调动球迷情绪,给主队加油。有时候比赛进入垃圾时间了,吉祥物的表演反而成了看点。
再有,他们是连接球迷的桥梁,尤其是小球迷。 很多小孩子可能一开始不是因为懂篮球才喜欢一支球队,而是因为喜欢那个球队的吉祥物。这种亲和力,是球员很难替代的。他们憨态可掬的形象,加上那些顽皮滑稽的表演,真的很容易让人放下戒备,跟着他们一起乐呵。
我记得看过一个报道还是啥的,说有些吉祥物演员,甚至会专门去学哑剧、舞蹈,还有一些即兴表演的技巧。他们需要在厚重的服装下,通过肢体语言准确表达情绪,逗乐观众,这难度可想而知。
现在再看NBA比赛,我除了关注球员的表现,也会特意留心一下那些在场边忙碌的吉祥物。他们是球场上疯狂又搞笑的一份子,也是篮球文化里头挺重要的一环。这帮家伙,确实挺有意思,也挺不容易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