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又见面了!今天我,想跟各位聊聊我去新堀江那旮沓转悠的一趟实践经历。就喜欢到处走走看看,体验体验生活,然后把自个儿琢磨出来的东西、看到的东西,跟大伙儿说道说道。
最初的念头与准备
那天,也是闲着没事,突然就想起来新堀江这地方。以前年轻那会儿,老听说那里是年轻人的聚集地,潮牌多、小吃多,热闹得很。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现在变成啥样了,就寻思着,去瞅瞅呗,看看现在的年轻人都在玩啥、吃
去之前,我也没做太多复杂的攻略。我就记得以前去高雄,好像可以从西子湾那边坐个啥公交车,好像是99路啥的,就能晃悠过去。但我这记忆,也保不齐靠谱。我第一步做的,就是打开手机地图瞅了瞅大致方位。我发现,现在的交通信息跟以前比,那真是方便太多了。我也注意到个事儿,就是公交线路好像变动挺大的,有些以前的老线路都优化调整了,甚至有些站名都改了。就跟我之前在网上瞎看,看到说有些地方公交线路会“局部优化调整”,新增站点啥的,一个道理。心里就犯嘀咕,别到时候给我整蒙圈了。
出发与路上的小插曲
决定了就动身!我先是坐地铁到了离新堀江比较近的一个捷运站。具体哪个站,我这脑子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起来了,反正就是出来感觉离商圈不远。出了捷运站,我本来想着凭感觉走,或者找个共享单车骑过去。
结果你猜怎么着?我发现路边公交站牌上的人,比我想象的要多。我瞅着那公交线路图,跟我印象中的,或者说我模模糊糊查到的,又有点对不上号。这时候,我就想起了之前看到的那些“线路优化调整”的信息。得,看来是真赶上了。
脸皮还算厚。直接就找了个在等车的大姐打听:“大姐,去新堀江,是坐这几路车都行不?我瞅着这站牌跟我以前晓得的不太一样。”
大姐也挺热心,跟我说:“是,前阵子调了好几条线,都挪到这边或者改道了。你去新堀江,坐XX路或者XX路(具体路数我真记不清了,当时听了就上了)都到,快得很!”
心里有底了。等车,上车,刷卡。公交车上人不多不少,晃晃悠悠的,看着窗外的街景,心里还挺得劲。这也算是一种体验嘛感受城市的变化。
抵达新堀江,开逛!
没几站地,就到新堀江了。一下车,那股子年轻的、热闹的气息就扑面而来。果然还是那个感觉!
接下来就是正式的“实践”环节——逛!我先是没啥目的地,就在主街上溜达。两边的店铺,确实还是以年轻人的服饰、饰品、潮玩为主。各种风格的都有,看得我眼花缭乱。
然后我就开始往那些小巷子里钻。我一直觉得,一个地方最有意思的部分,往往都藏在这些不起眼的小巷子里。你别说,新堀江的巷弄文化还真是挺有意思的:
- 各种小吃摊:这是必须的!章鱼小丸子、炸鸡排、手摇饮料……香味一阵阵飘过来,勾得我口水直流。我买了一份炸鱿鱼,边走边吃,美滋滋。
- 特色小店:除了连锁的潮牌,还有很多独立设计师的小店,卖些手工制品、原创服饰,都挺有特色。我进了一家卖帆布包的店,看了半天,设计都挺独特。
- 抓娃娃机店:这个也挺多的,而且里面的娃娃都挺新潮,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在那儿“一掷千金”。我就旁边瞅了个热闹,没下手,我这技术不行。
我就这么东瞅瞅、西逛逛,累了就找个奶茶店坐会儿,喝杯东西,看看来来往往的年轻人。感觉他们一个个都挺有活力,穿着打扮也挺有个性。
一点小感悟
逛了一下午,腿都快走细了。这回新堀江之行,还是挺有意思的。虽然城市在变,公交线路在调整,但有些东西还是没变。比如新堀江那种年轻、潮流的氛围,还有那些藏在巷弄里的小惊喜。
这回实践也让我觉得,遇到变化不用慌。像公交改线这种事儿,提前稍微做点功课,或者到了地方多问问,总能解决。也正是这些小小的“波折”,让整个体验过程更加真实和难忘。
最重要的是,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比在网上看再多图片、听再多介绍都来得实在。自己的脚走过的路,自己的眼睛看过的风景,那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体验和记录。
好了,今天就先跟大伙儿分享到这儿。下次我再去了啥有意思的地方,或者做了啥有意思的尝试,再来跟各位细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