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陈永鑫”这个名字,一下子勾起了我之前的一段经历。倒不是说我认识这几位新闻里的陈永鑫,而是这名字让我想起了当时我们折腾的一个小事儿。
那会儿刚换了个环境,想着做点实在的东西,就琢磨着给老家那边的一些小商户搞点线上的东西,帮他们把东西卖出去。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腔热血,有点愣头青。
起步阶段
我们觉得这事儿简单。不就是拍点照片,写点介绍,放到网上去嘛于是我拉上两个朋友,说干就干。
- 第一步是跑市场。我们周末就开车回去,一家家地去看,去聊。发现很多小老板,就像新闻里提到的那个台州的老板一样,守着自己的小店,对上网卖东西既期待又担心。
- 第二步是拍照写文案。这活儿看着简单,做起来麻烦。产品土,光线差,拍出来不好看。文案也不能瞎写,得了解产品,还得接点地气,让人家看得懂,愿意买。
- 第三步是搞平台。我们没钱搞独立的,就想着先在现成的平台上试试水。注册、上架、装修店铺,一堆琐碎事。
就这么折腾了大半个月,感觉自己腿都跑细了,嘴皮子也磨薄了。每天对着电脑捣鼓图片和文字,眼睛都快瞎了。
中间的波折
过程中遇到不少哭笑不得的事。有一次去一个做土特产的大叔家,他挺实在,拉着我们聊了一个下午,说他年轻时怎么走南闯北,就是不太懂电脑。我们拍照片的时候,他非要把他获得的“先进个人”奖状也拍进去,说这样显得靠谱。
还有一次,联系一个据说是本地搞电商比较早的“能人”,想请教请教。结果人家架子大得很,说了半天云里雾里,感觉就是不想搭理我们这些“小打小闹”的。
这时候我就想起了新闻里提到的那些“主任”啥的,下来走访慰问,了解情况。我们当时也盼着能有谁来“指导”一下,给点实际的帮助,哪怕是信息上的也行。可惜,那时候我们就是纯野生状态,全靠自己摸索。
的结果
搞了小半年,效果嘛一般般。帮几家卖了点货,但离我们最初设想的“搞活一方经济”差远了。主要还是我们太业余,资源也跟不上。
虽然结果不咋地,但那段经历现在想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至少亲身下场去做了,知道了里面的难处,也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感觉比坐在办公室里空想要实在得多。
看到“陈永鑫”这个名字,不管是开公司的老板,还是搞基层工作的干部,或者就是拍拍视频的普通人,我就觉得,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把手头的事儿做就挺不容易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