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瞅着新闻说威少那合同的事儿,网上吵得挺凶。有的人说他这表现,拿这点钱真是屈才了,简直是白菜价捡了个宝。也有人觉得,他现在这打法,也就值这个价,甚至还不一定有队要。
这事儿,看着是篮球圈里的热闹,但我自个儿琢磨了一下,挺像咱们普通人过日子的。价值这东西,有时候真不是自己说了算,得看地方,看时候,看人家怎么用你。
我的经历
想当年我在那个小破厂干活的时候,也是憋屈得很。有个项目,我从头跟到尾,拉着几个弟兄一起,没日没夜地泡在车间和办公室里,熬了多少个通宵,硬是把一个客户认为不可能按时完成的任务给拿下来了,给公司挣了个大面子,也签了个长期单子。
- 过程艰辛:那时候真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吃饭都没个准点。
- 技术攻关:中间碰到好几个技术难题,都是我们几个老家伙带着新人一点点抠出来的。
- 最终成果:项目按时交付,质量还超出了客户预期,对方老总都亲自打电话来谢。
当时我们部门头儿,当着大家的面,拍着我肩膀说:“小伙子,好好干,公司亏待不了你!” 那话说得,是真漂亮。我当时心里也挺热乎,觉得这几个月的辛苦没白费。
结果?
到了年底评优,说要看综合表现,看流程规范。我们这项目是救火性质,很多流程都是特事特办,自然没那么“规范”。优秀给了另一个按部就班、不出错也不出彩的小组。至于奖金,我们项目组就拿了个平均数,理由是“虽然项目成功,但过程不太规范,要吸取教训”。
我去找头儿聊这事,想问问当时说好的“亏待不了”?他跟我打太极,说啥公司有制度,要平衡各方面,年轻人眼光要长远,不能只看眼前这点小利。我这心里,拔凉拔凉的。我干的活,给公司带来的效益,明摆在那儿,怎么到我这就变成“要眼光长远”了?
当时组里还有个老师傅,技术绝对是大拿,很多关键问题都是他出来拍板解决的。但他那人,就是典型的老实人,不会邀功,也不会跟领导搞关系,就是闷头干活。结果?年年评价都是中不溜,工资涨得比新来的大学生都慢。你说这找谁说理去?
看到威少这合同的讨论,我就特有感触。你有没有本事是一回事,人家认不认你的价值,愿不愿意给你匹配那个“合同”,又是另一回事了。
关键还是得找到个识货的地方,一个能让你舒舒服服把本事用出来的环境。就像威少,有人说他这不行那不行,但放对了体系,教练用得他就能打出价值,就能帮助球队。放错了地方,可能就成了大家嘴里的“毒瘤合同”。
咱们普通人也一样,在一个地方干得不顺心,或者觉得自己的付出没得到应有的认可,也别硬耗着。有时候挪挪窝,换个环境,说不定就能找到那个“识货”的,能给你一份让你觉得“值”的“合同”。不是说非要多少多少钱,但至少得让人觉得,我这份力气,出得值,心里舒坦。不然那股干活的劲儿,早晚得给磨没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