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真正胜负”,我就想起好多年前自己瞎折腾那会儿的一件事儿。那时候刚接触一个新领域,啥都不懂,就凭着一股子蛮劲儿往前冲。
初生牛犊不怕虎
当时接了个活儿,对我来说挺难的。周围的人不太看觉得我经验不够,肯定得搞砸。犟脾气,别人越说不行,我越想试试。心里憋着一股劲儿,就是想证明给他们看,我能行。
那段时间,真是玩了命了。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就扎到那堆资料里。买了一堆书,啃!网上找教程,看!遇到不懂的,就到处问。有时候碰壁碰得头破血流,真的,好几次都想撂挑子不干了。觉也睡不吃饭也没啥胃口,脑子里全是那些乱七八糟的数据和流程。
过程比结果更磨人
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个技术难点,卡了我差不多一个星期。各种方法都试了,就是不对。当时那种挫败感,简直了。就感觉自己像个傻子一样,对着一堆破玩意儿瞎鼓捣。有好几次,夜里搞到两三点,实在撑不住了,往床上一躺,眼睛瞪着天花板,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儿。
那时候,我衡量自己“胜负”的标准特简单:这活儿成了,我就赢了;搞砸了,我就输了,还得丢人。压力特别大。
- 拼命找资料: 图书馆、网上,能翻的都翻遍了。
- 反复试验: 一个方案不行,换另一个,失败了再换。
- 硬着头皮请教: 拉下脸皮问那些可能觉得我“不行”的人。
中间有过几次小小的进展,当时就觉得特兴奋,好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很快又会遇到新的问题,心情就跟过山车似的。
结局与反思
你猜怎么着?那活儿磕磕绊绊算是完成了,但效果嘛老实说,也就一般般,离我最初设想的“完美胜利”差得远。按我当时的标准,这肯定不算赢,顶多算没输得太难看。
一开始心里挺失落的。觉得自己费了那么大劲儿,结果就这?感觉那段时间的辛苦都白费了。
但是,过了很久,再回头看这件事儿,想法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发现,那段经历带给我的,远不止那个马马虎虎的结果。真正有价值的,是我硬着头皮撑下来的那个过程。我学会了怎么面对完全陌生的难题,怎么顶住压力,怎么一点点啃硬骨头。虽然结果不完美,但我确实把自己逼出了一点潜力,抗压能力也上去了。
后来再遇到类似难啃的项目,心里就有底气多了。我知道,就算再难,只要不放弃,总能找到办法往前拱。那种从内心生出来的韧劲儿,比一个光鲜亮丽的结果重要多了。
我觉得,很多时候,咱们太看重那个的结果了。赢了就欢天喜地,输了就垂头丧气。但真正的胜负,可能不在那一刻。敢不敢去挑战,能不能在过程里扛住事儿,有没有学到东西,能不能在摔倒后爬起来调整心态继续走,这些可能才是更实在的“胜负”。输了结果,但赢了过程,赢了成长,那就不算真的输。反过来,靠运气或者小聪明侥幸赢了,但过程里啥也没沉淀下来,那也未必是真赢。
这玩意儿,得自己慢慢琢磨,经历多了,体会就深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