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看老照片,看到以前那种大哥大,就是死沉死沉跟块砖头似的,突然就挺好奇的,这玩意儿到底是谁琢磨出来的?现在咱们手上这手机,离开一会儿就浑身不得劲,跟长身上似的。这变化也太快了,得有个人开了这个头。
我就去网上扒拉了一下,想看看这手机鼻祖是哪位神仙。搜来搜去,出来个名字:马丁·库帕。
捣鼓这玩意的过程
看起来这事儿得追溯到挺久以前了,大概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候马丁·库帕在摩托罗拉上班。这哥们儿估计也是个技术宅,琢磨着能不能搞个不用线连着的电话,走到哪儿都能打。
听说,他还真是从科幻片里找的灵感,看那个《星际迷航》,人家船长拿着个无线通讯器,他就想,这玩意儿得搞出来!
然后他就带着团队开始死磕。过程肯定不容易,那会儿技术哪有现在这么发达。他们捣鼓出来的第一部手机,就是我开头说的那种:
- 名字叫DynaTAC,听着就挺硬核。
- 个头巨大,据说有两斤多重,跟现在俩大瓶矿泉水差不多沉。
- 功能也简单得不行,只能打电话。
- 最要命的是电池,充电得充十来个小时,结果就能打个半个多小时的电话。放现在谁受得了!
但是,人家就是做出来了!
第一次打电话
最有意思的是,1973年4月3号那天,库帕拿着这台“砖头机”就站纽约大街上了。他要干嘛?他要打第一个真正的移动电话。你想想那场面,大街上人来人往,突然有个人掏出个巨型无线电话开始讲话,路人估计都看傻了。
他还专门打给了当时在贝尔实验室的老对手,那意思估计就是:“老兄,你猜我现在在哪儿给你打电话?我用的是个能拿在手上的真手机!” 真是有点小得意又挺牛的感觉。
虽然那手机笨重得要死,续航又差,但就是那个电话,标志着一个新时代开始了。从此,电话线不再是束缚,人可以边走边聊了。
从“砖头”到现在的“万能”
想想看,从库帕那个只能通话半小时的大家伙,到现在我们口袋里这个薄薄一片,能上网、能拍照、能看视频、能打游戏、能处理工作的小玩意儿,这才多少年?几十年时间,手机从最开始的1G只能打电话,发展到现在的5G啥都能干,速度飞快。
现在全球几十亿人用手机,简直成了生活必需品。当年库帕拿着那个“砖头”站在纽约街头的时候,估计也想不到这玩意儿能发展成今天这样。每次想到这儿,就觉得科技这东西,真是挺神奇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