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林恩”这事儿。这也不是啥项目或者技术难题,算是我自己瞎折腾的一段经历。起因挺简单的,就是前段时间感觉有点闷,干啥都提不起劲,就想找点啥东西看看听听,换换脑子。
一开始也没特定目标,就在网上瞎逛,看看视频听听歌。偶然就刷到了一个关于洛丽塔·林恩(Loretta Lynn)的纪录片片段。之前我对她了解真不多,顶多就是知道是个挺有名的美国乡村歌手,唱过《煤矿工人的女儿》啥的。
开始琢磨
那天也是闲着没事,就点进去看了。一看就停不下来了。主要不是说她歌唱得多好听,虽然确实不错,更吸引我的是她那个人经历。从肯塔基穷山沟里出来,十几岁就结婚生娃,愣是成了乡村音乐天后。这过程,真不容易。
看完那个片段,我就来了兴趣。寻思着,这老太太挺有意思,得再多了解了解。这就开始了我所谓的“实践”过程了。
具体咋做的
我的“实践”挺简单,就是:
- 找资料: 先是把能找到的关于她的纪录片、访谈大概都翻出来看了看。了解她的人生轨迹,咋一步步起来的。
- 听歌: 光看故事不过瘾,得听歌。我就去找她的专辑,从早期的听到后期的。一开始可能觉得乡村音乐嘛都差不多。但仔细听,特别是看歌词,发现她好多歌写的都是自己的生活,挺实在的,不整那些虚的。比如《Blue Kentucky Girl》这首,还有好多讲妇女生活、家长里短的,放那个年代算是挺敢说的。
- 看电影: 把那部根据她自传拍的电影《煤矿工人的女儿》也找来看了。虽然是电影,但能更形象地感受到她早年的生活和奋斗。
- 瞎琢磨: 整个过程里,我没干啥“正经事”,没学乐器也没写乐评。我就是在看、在听、在琢磨。琢磨她为啥能成?是天赋?是运气?还是就是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她歌里那些家长里短,为啥能打动那么多人?
咋样了
折腾了一段时间,也没啥惊天动地的“成果”。我既没变成乡村音乐迷,也没学到啥能直接用在工作上的技能。但是,心里那股子闷劲儿好像确实散了不少。
感觉就是,了解了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人,看她一路摸爬滚打过来,挺受触动的。她那种直接、坚韧,还有点“土”的劲儿,反而挺有力量。有时候我们自己遇到点破事儿就觉得天要塌了,看看人家那经历,好像也没啥大不了的了。
我这“林恩”实践,落脚点,可能就是给自己灌了点“心灵鸡汤”?哈哈,也说不上。反正就是这么个过程,通过了解一个人,给自己找了点精神头。这事儿对我来说,就算实践完了,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