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当年搞《声动亚洲》决赛那事儿,真是累成狗,但也挺有意思。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自己都快成老古董了。
一开始接到任务,是负责现场的音频部分,包括歌手的麦克风、伴奏的播放、现场的音效等等。当时就觉得头大,这可是决赛,万一出点岔子,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1,我得把所有歌手的资料和歌曲都搞到手。这还不算完,还得跟每个歌手的团队沟通,了解他们对麦克风、耳返等等的要求。有的歌手喜欢动圈麦,有的喜欢电容麦,有的对耳返的音量特别敏感,稍微大一点就受不了。一个个沟通下来,感觉比跟客户谈合同还费劲。
然后,就是一遍一遍地彩排。歌手要彩排,乐队要彩排,灯光要彩排,我们音频也要跟着彩排。每天都在场馆里泡着,感觉耳朵都要聋了。最怕的就是彩排的时候出问题,比如麦克风突然没声音了,伴奏卡壳了,或者音响啸叫了。每次出问题,都得赶紧排查,找到原因解决掉。
记得有一次,有个歌手的麦克风在彩排的时候突然没声音了。当时我吓出一身冷汗,赶紧跑过去检查。结果发现是麦克风的电池没电了。赶紧换上新电池,这才没事。后来我就特别注意,每次彩排前都要检查所有麦克风的电池,确保万无一失。
决赛当天,我更是紧张得要死。从早上开始,我就一直在检查设备,确保一切正常。歌手们陆续到场,开始化妆、做造型。我也不敢闲着,时不时地过去看看,问问他们有什么需要。有的歌手需要调整耳返的音量,有的需要调整麦克风的位置,我都一一满足他们。
-
等到正式开始的时候,我反而没那么紧张了。因为我知道,该做的准备都已经做好了,剩下的就是相信自己的团队,相信自己的设备。
-
整个决赛过程,我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紧紧地盯着调音台。每个歌手唱歌的时候,我都要根据他们的音色和歌曲的风格,调整音响的效果。有的歌曲需要高亢激昂,有的歌曲需要柔情似水,我都得把这些感觉通过音响传递给观众。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茜拉唱《征服》的时候。她一开口,就把全场的气氛都点燃了。她的声音太有爆发力了,我赶紧把音响的低音调高一点,让她的声音更有震撼力。当时我感觉自己都快嗨起来了,恨不得跟着她一起唱。
等到决赛结束,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虽然很累,但是看到观众们那么high,听到他们对音响效果的赞扬,我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搞这种大型的活动,真的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结果。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光靠我一个人,肯定搞不定。而且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如何跟不同的人沟通,如何应对突发情况,如何在高压下保持冷静等等。这些经验,对我后来的工作都很有帮助。
现在想想,当年那么辛苦,也是一种财富。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再搞一次这样的活动,体验一下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