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琢磨这个“demeanor”,说白了就是咱平时说的言行举止、风度仪态这些玩意儿。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我自个儿也折腾了好一阵子,跟大家唠唠我是咋琢磨和实践的。
起点:意识到问题
也没太在意。后来有几次开会或者跟人谈事儿,发现自己好像有点紧张,小动作特别多,坐不住,说话也急吼吼的。回头想想,感觉这样确实不太显得毛躁、不稳重。人一不稳重,别人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信任感就差了点意思。我就下决心得改改。
摸索阶段:观察与模仿
光想没用,得动起来。我先是留心观察身边那些我觉得举止挺得体、挺沉稳的人。看他们怎么站、怎么坐、怎么说话、怎么跟人眼神交流。不是说要学得一模一样,主要是找找那种感觉,看看人家是怎么透出那股子从容劲儿的。
我也开始有意识地观察自己。有时候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站着、坐着的样子,发现确实有点含胸驼背,坐姿也歪歪扭扭。跟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也老躲闪,不敢直视人家。
实践过程:刻意练习
找到了问题,也看了榜样,接下来就是硬功夫了——练。
- 体态调整:这是最基础的。我就刻意要求自己,站着的时候尽量挺胸抬头,肩膀放松打开,双脚稍微分开点站稳。坐着的时候,腰背挺直,不瘫在椅子里,大腿跟地面差不多平行,双手自然放一开始还挺别扭,老是忘记,肌肉也酸,但就得坚持,没事儿就提醒自己。
- 动作控制:我以前手上的小动作特别多,比如敲桌子、转笔、摸下巴。我就逼着自己改,手不知道放哪儿的时候,就自然地放在腿上或者桌子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动作。走路也一样,步子迈得稳一点,别慌里慌张的。
- 说话方式:这个也挺重要。我发现自己以前说话快,还带着不少口头禅和嗯之类的词。我就练习放慢语速,话说清楚,一句是一句。遇到不同意见或者紧张的时候,先深吸一口气,稳一下情绪再开口,避免冲动表达。
- 眼神交流:以前总觉得盯着人看不太礼貌,后来发现自然的眼神接触是尊重和自信的表现。我就尝试在跟人交流时,看着对方的眼睛,不用一直盯着,可以偶尔看看对方眉心或者鼻子附近,自然切换,让人感觉你在认真听、真诚说。
融入日常:习惯成自然
刚开始那阵子,确实感觉像在演戏,浑身不自在。因为你得时刻想着“我要站直”“我不能乱动”“我要慢点说”。但任何事儿,练多了就成本能了。
我就把这些练习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等电梯的时候站直了,开部门小会的时候注意坐姿和发言,跟同事闲聊也注意听和说的分寸。不去想这是“练习”,就把它当成“我本该如此”去做。
时间长了,慢慢就没那么刻意了。体态变得自然挺拔,小动作确实少了很多,说话也稳重多了。最关键的是,感觉自己内心也跟着沉静了一些。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内外兼修,外在的举止会影响内在的心境,反过来也一样。
小结
现在也不能说做得多完美,这玩意儿是持续修炼的过程。但跟以前比,自己感觉是实实在在地有变化。整个人的状态,给人的感觉,确实更沉稳、可靠了些。所以说,“demeanor”这东西,真不是装出来的,是得靠自己一点点抠细节、下功夫练出来的。过程虽然有点枯燥,甚至有点傻,但效果是实打实的。
这就是我自个儿琢磨和实践“demeanor”的一点记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点用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