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个词儿——“BATNA”,看着挺唬人,不复杂,说白就是“备胎计划”。
以前总觉得,谈事儿就得一门心思奔着谈成去,哪能先想着给自己找退路?后来吃些亏才明白,这社会,谁还没个Plan B?
啥是BATNA?
我特意去搜下,这BATNA,全称是“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翻译过来就是“谈判协议的最佳替代方案”。
说人话!就是你在跟人谈事儿之前,先琢磨琢磨:万一这事儿黄,我咋办?
我咋用的?
就拿我最近找工作来说。
- 第一步,海投。 反正不要钱,多投几家,广撒网嘛
- 第二步,筛选。 收到面试邀请的,先看看公司咋样,待遇咋样,太差的直接pass。
- 第三步,准备。 重点准备几家看起来还不错的,解下公司背景,业务范围,甚至面试官的喜好(别笑,这年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 第四步,开谈! 这时候,BATNA就派上用场。
比如,我同时面A公司和B公司。
A公司给的待遇高点,但加班多;B公司钱少点,但离家近,能顾家。
我的BATNA是啥?
如果A公司压我价,或者工作强度我接受不,那我就去B公司,至少离家近,能照顾到家里。
如果B公司也各种幺蛾子,我还有C、D、E……等等备选,实在不行,我还能继续投简历,或者先干点零活儿,饿不死就行。
有这个底气,我在跟A、B公司谈的时候,腰杆子都硬许多。我不怕你们压价,也不怕你们提过分要求,因为我有退路。
咋样?
我选A公司。你猜为
因为我在谈判的时候,明确告诉他们,我已经拿到B公司的offer,而且B公司离家更近。A公司为抢人,不仅给我涨工资,还承诺弹性工作制,尽量不加班。
你看,这就是BATNA的力量。它不是让你放弃谈判,而是让你在谈判中更有底气,更有主动权。
总结一下
BATNA这玩意儿,就像是给自己留条后路。有后路,心里就踏实,谈判的时候也能更从容,更容易争取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今天就分享到这儿,希望能帮到大伙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