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朋友们,今天这事儿,得从我那个突发奇想说起。我总觉得网上那些拜佛的视频,要么太花哨,要么没那个味儿,就想自己捣鼓个最庄严肃穆的出来,最好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那份虔诚。说干就干,我琢磨着,要真实,就得去真地方!第一步,就是定地方。
跑断腿的选点
我翻地图查攻略问朋友,把城里城外、山上山下有点名气的寺庙都摸了个遍。敲定了十个,为啥是十个?少了不够味儿,多了我真跑不过来!
- 古刹A:香火旺得吓人,大早上人就挤满了。
- 山寺B:藏在半山腰,云雾缭绕,仙气飘飘。
- 禅院C:特别清净,连扫地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 其他还有D、E、F、G... :各有各的特色,啥风格都有点。
家伙事儿和开干
设备?我就扛着我那个老伙计单反,轻便的稳定器绑上,包里塞满备用电池和储存卡。没带花里胡哨的灯麦克风,就想纯记录。天没亮就开车出门,那几天黑眼圈重得跟熊猫似的。
到第一个寺庙,天才蒙蒙亮。人家僧人刚开山门做早课。我找个角落架好相机,大气都不敢喘。真不是夸张,那种氛围下,连按快门都觉得声音太大。
拍重点抓的就是那个“仪式感”!
- 看香客怎么一步步来:净手、点香、举过头顶、三拜九叩。
- 看僧人念经敲钟:木鱼一下下,经文嗡嗡响,听着就让人心静。
- 看那些细节:香炉里堆积的香灰,屋檐下挂着露水的风铃,被摩挲得光亮的蒲团。
镜头不能瞎晃悠。我多是慢慢推过去,或者固定着拍全景。有时候为了等一缕阳光刚好穿过大殿的门,或者等一只鸟落在飞檐上,能站那儿十几分钟不动弹。
碰上的囧事可不少
有家在山顶的寺庙,吭哧吭哧爬上去,刚架好机器,好家伙,浓雾瞬间飘过来了,白茫茫一片啥也看不见,只能干等。还有一次,拍人家点香,一阵风把香灰卷起来,糊了我镜头一脸,手忙脚乱擦。
最难的是保持“隐形”。你相机一举,总有人好奇看你。我就尽量缩角落,穿最不起眼的衣服,等真正的香客沉浸进去时再拍。绝对不能打扰人家祈福,这是底线。
回家折腾视频
拍完几十个G的素材,看得我眼花。剪辑原则就一个:去掉所有“我”的存在!不加旁白解释,不用流行配乐。背景音全是现场原声:风声、鸟叫、远处的钟声、僧人的诵经、虔诚的叩拜声… 画面就是平实的长镜头为主,偶尔切个香火的特写或者叩拜者的背影。
剪完自己看了一遍,屏幕里那种油然而生的敬畏感,还真出来了。特别是几个寺庙转场的地方,靠的是钟声或者鼓声自然连接,比啥特效都强。
一点小感触
做完这个视频,最大的感受不是技术,而是那份心。我在一个特别小的庵堂拍到一位老婆婆,她慢慢拜下去,周围特别静。那一刻我突然想,真正的庄严在人心,不在形式。我拍它、剪它,不是为了炫技或者流量,就是希望隔着屏幕,能带大家,哪怕就那一小会儿,沉浸到那份纯粹的虔诚和宁静里去。拍得再也难及实地的万一,但能传递一点点,也值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