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老家的书架上翻腾,不小心碰掉了一本厚厚的县志。书页哗散落一地,我蹲下去捡时,忽然看到一个名字:王翰林。我当时就琢磨,这哥们儿谁?咋没听说过?传奇故事?这不大忽悠!
心里痒痒的,我干脆拉把椅子坐下,先翻那本破县志。里头讲的东西乱七八糟,没头没尾的,气得我直瞪眼。回头一想,这不够用,得找更硬的货。我就掏出手机,蹲点搜了搜“王翰林”,结果跳出来一堆野史闲话,净是些捕风捉影的八卦,比如什么“状元出身”、“英雄救美”,看着就假兮兮的。我暗骂:“全是瞎编的!”
正式开搞查找资料
既然县里书不顶用,我当天下午就开小电车奔市图书馆去了。馆里那股子旧纸味熏得我直打喷嚏,管理员阿姨还斜眼盯着我,我赶紧笑嘻嘻地求她带路。她指着一排霉味儿重重的架子,说“地方史”在那儿。我一头扎进去,翻翻,还真翻到了几本清朝留下的札记。
- 第一步:硬着头皮读那些古文,一个字一个字抠,眼都看花了。里头提到王翰林小时候就在我们这疙瘩长大,穷得叮当响,他爹娘就种地的。
- 第二步:记笔记时,我发现这哥们儿挺能耐,十几岁就成了秀才,后来一路考到京里当了官,但过程磨蹭得要命,折腾几十年。
- 第三步:还翻出一幅老画儿,画着他模样——八字胡、方脸盘,一点儿不帅!我差点没笑喷,可接着又见描述说他在某次灾荒里散家财救人,算个老好人。
查得差不多,我觉得光书不够,还得找人问问。第二天早,我骑车去邻村找我二叔。他是个老教书先生,胡子一把年纪了,一听“王翰林”这名,眼睛就亮起来。我俩蹲他家小院喝茶,他唠叨叨说:“小子,你别不信,我爷爷那会儿传下来的事儿!”二叔补了点料,说王翰林晚年让朝廷冤屈流放,死在半路上,惨得很。
整理完写这篇分享
素材堆了一箩筐,我得好好盘一遍。周末窝在屋里,我摊开纸笔开始理顺序:童年穷小子→学霸成长→当了官儿→做好事→倒霉遭灾→凄凉结尾。边写边琢磨,这不就是个真英雄加悲剧!传奇是传奇,可活得不带劲,我摇头叹气。
我搓着手把笔记码成一篇博文,键盘敲得噼里啪响。写完了,天都黑了,我伸个懒腰嘀咕:“总算扒拉清了!”感觉,这事儿真耗神,但弄明白了心里舒坦。王翰林这人,就是个打拼起来的草根英雄,硬气了一辈子,结局却哭丧脸——这传奇,实在让人憋屈又敬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