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问题的过程
今年接手的这个班真是让我头疼。班上那几个小家伙,学习状态差得没法看,上课走神是家常便饭,作业本比脸还干净,月考成绩一出来,名字都在尾巴上挂着,看得我直抓脑袋。
我也不是没使劲儿。试过放学单独留下补课,好家伙,他们一个个愁眉苦脸,坐那儿跟屁股长刺似的;家长会更是喊破了嗓子,要么是家长答应得好好的转眼忘光,要么连人都请不来。期中考试后头两天,我晚上睡觉都在琢磨这事,翻来覆去想:老办法不管用,得换个路子走。
第一个技巧:把大目标切碎,让他们摸得着
我就先从李同学那儿试起水。这小家伙英语单词表一打开就发怵,十个词九个不会写。那天放学,我把单词表往旁边一扔,指着书上第一单元标题下面那行小字问他:“就这个短语,今天会读会写,行不?”他斜眼瞟了下,嘟囔着:“才两个词……” 我立马拍板:“成!放学检查!”结果第二天他果然写对了,虽然歪歪扭扭的。我当场掏了个最小号的星星贴纸拍他本子上。打那天起,我就把知识点和作业全拆成小块,比如数学作业只要求做3道基础题,背课文只背一小段。他们完成的门槛低了,我这星星贴纸消耗量倒是直线上升。
第二个技巧:逮到一丁点儿好就使劲儿夸
班上出了名的“捣蛋鬼”小王,平时上课小动作多得像跳舞。有一回讲古诗,他破天荒没扯前排女生的辫子,愣是盯着课本看了半分钟!我马上停下讲课,指着他说:“瞧见没?小王同学刚才这专注劲儿,眼睛都快把书盯穿了!”全班哄笑,小王脸唰地红了,但腰杆子不自觉地挺直了。后来我练就了“火眼金睛”:写字没飞起来、主动捡了块橡皮、甚至只是没在课上打哈欠……全被我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上。放学前花两分钟点名表扬,念得可大声了。这群孩子表面装不在乎,耳朵竖得比谁都高。
第三个技巧:给他们找点班上正经活儿干
最让我意外的是班上总拖作业的小陈。这娃蔫了唧的,问三句答不出一句。有次发练习册,我故意把一摞塞他怀里:“手稳,帮我分给第一组!”结果他发得又快又准。第二天我就给他安了个“数学练习册管理员”的帽子——活就一样:下课前五分钟挨个收本子。好家伙,他干得可上心了,自己作业居然也按时交了!后来班里多了“窗台绿植监护员”、“讲台清洁大使”……全是挂名的小职位。这几个“官”当下来,他们跑办公室问问题都理直气壮了。
变化是慢慢发生的
这些招也不是立马见效的。开始两周那几个娃还是老样子,作业写得像鬼画符,小陈第一次收作业差点把本子掉水桶里。我就咬死了不批评,做错题就说:“比昨天少空了两题!” 忘带作业就说:“记得明天带就行,我给你留好位置!”
坚持到快期末,真有点不一样了:
- 李同学抱着单词本追着我听写,说攒够十颗星要换免作业券;
- 小王虽然还在位子上扭,但提问突然举手了;
- 最绝的是小陈,有次隔壁班数学课代表请假,他居然抱着一沓卷子冲去“支援”了!
期末成绩单出来,尾巴那几个分数还是不高,但卷面上多了好多写满的空白,名字底下也没再留红了。家长会结束,小陈妈妈抓着我的手直说孩子在家不摔书包了。回来路上我边走边想:什么后进生,分明就是陷在泥坑里等人拉一把的小孩。这三个笨法子,算是抛出去的绳子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