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礼拜给公司做运营活动,白屏加载时间死活压不下来。甲方粑粑急得在群里发飚语音,60秒连发七八条不带喘气的。我蹲厕所都捏着手机改方案,结果头发薅掉一把屁用没有。
第一版纯属白忙活
起手就按老套路硬怼:前端搞个loading动画图,后端拼命塞CDN节点。忙到凌晨三点半把咖啡当水灌,压测数据倒是挺好看,真机一跑直接现原形——安卓千元机加载平均7秒往上走。用户跳失率跟窜天猴似的,活动页UV还没客服投诉电话多。
- loading动画搞太复杂,手机内存小的直接卡死
- 默认所有用户都是5G网络,结果三四线城市加载超时
- 埋点日志忘了压缩,数据包比原始文件还大
抄朋友方案被坑惨
找隔壁组老王要了他们的活动包,这货信誓旦旦保证压到3秒内。照着他给的配置文件全量复制,好家伙凌晨四点上线直接崩服!运维大哥抄着键盘来工位查岗,才发现他家方案藏着后门脚本——为了压测试数据偷偷屏蔽了60%的机型检测。
硬着头皮重置服务器,发现三条邪门技巧:
- 把30KB的logo图转成base64塞进CSS文件
- 请求头里写死假缓存时间骗浏览器
- 监控脚本拆成三份异步加载
结果苹果机确实快了1秒,红米手机直接白屏半小时,用户截图在微博刷屏骂街。
自己折腾的野路子
破罐破摔从仓库翻出五年前的备用机,开着开发者工具硬刷两百多遍。突然发现个玄学现象:同一个手机反复加载时快时慢。在电风扇底下做压力测试才破案——手机发烫直接降频控性能。
连夜改方案:
- 把加载进度条砍成两个光点,省掉50%渲染计算
- 监听机身温度超过38℃就启动极简模式
- 请求失败自动切换TCP和UDP双通道
今早数据组报喜:安卓机加载压到2.8秒,用户转化率暴涨三倍。不过甲方新需求又来了——这回要兼容智能手表版本,得,晚上继续通宵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