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刷抖音看到个词儿叫“费德洛夫”,评论区吵得跟菜市场似的。我这人轴劲儿上来了,心想不就是个俄罗斯人名么,还能比母猪产后护理更难懂?结果一查资料好家伙,满屏的“对称操作”“空间群”直接把我CPU干烧了。
一、跟天书死磕的日子
起先不信邪,把论文下载到手机里蹲马桶看。盯着那些晶体结构图,活像在看外星蚂蚁搬家。最绝的是第五页那张三维坐标系,XYZ轴带着小箭头转来转去,我举着手机上下左右晃,差点栽进蹲坑里。
- 翻出儿子小学淘汰的乐高积木
- 把同色小方块当成基础模块
- 餐桌上用酱油画出田字格
谁知道刚摆两下就被老婆骂,说酱油渍渗进木头桌面了。只能偷摸转移到飘窗,拿娃的水彩笔在旧报纸上画格子。这下可三岁的闺女以为我在搭新玩具,抓起两个模块就往嘴里塞。
二、苞米地里的顿悟
那天帮老爹收苞米,突然发现秸秆堆法特眼熟——横三排竖三列交错叠放,跟昨晚摆的乐高阵一模一样!老汉叼着旱烟说:“这垛法抗风,省地方。” 我蹲在地头拍大腿:费老头搞的不就是这回事么!
回家把论文当侦探小说重读。这回看出门道了:
- 所有晶体结构都能拆成基础模块
- 像砌墙似的平移复制
- 旋转对称像麻将牌的花色
- 翻面组合跟玩七巧板差不多
最有意思的是他总结的排列组合模板。我拿儿子幼儿园的雪花片做实验,红黄蓝三色片按不同规则拼,居然真能还原出论文里的结构图。拼到第七种组合时闺女又来捣乱,一脚踩碎了我的“晶体模型”。
三、腌菜坛子验证法
最绝的是验证过程。想起丈母娘腌酸菜的缸子,那些粗盐粒放大看也是晶体。抄起手机开微距拍照,发现盐粒棱角确实符合费德洛夫说的排列规律。为了这茬,特意买了二斤五花肉做实验道具——盐粒分布跟理论预测的对称模式对上了,当晚顺带吃了顿蒜泥白肉。
现在看透这理论就三句话:万物结构有公式,平移旋转能复制,组合花样有上限。去年帮村里盖大棚时还用过这原理,钢管骨架的衔接方式直接套用了晶体排列模板,省了三成材料钱。
要说这事给我最大的教训,就是别被学术名词唬住。当初要没被满屏术语吓退,也不至于拿乐高撒气——现在书房地毯缝里还卡着三块蓝色积木,吸尘器都吸不出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