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聊聊“塔莱斯”这个事儿。不是说那个古希腊的哲学家,虽然也跟他有点关系,但主要是我们最近在工作里遇到的一个情况,让我对这个名字有了点新的体会。
初识与困惑
事情是这样的,前阵子我们团队接了个新活儿,里面涉及到一些策略分析和对标的东西。老板在会上提了一嘴,说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塔莱斯”的思路。当时我听着就有点懵,心想这“塔莱斯”是足球运动员?我记得巴西有好几个叫这名的。还有那个研究所所长也叫塔莱斯·卡斯特罗,搞国际关系的。这跟我们业务有啥关系?
会后我就赶紧去查了查。好家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除了我印象里的足球运动员、那个研究所的学者,历史上最有名的当然是古希腊的那个哲学家、数学家泰勒斯,也被翻译成“塔莱斯”。他老人家可是个牛人,什么“水是万物之源”,还有个“泰勒斯定理”,就是讲相似三角形的那个。
我就纳闷了,老板说的到底是哪个“塔莱斯”?难道是让我们学习哲学思想来指导工作?还是说某个巴西球星有什么特别的战术值得我们借鉴?这跨度也太大了点。
探索与实践
后来我找机会跟老板细聊了一下,才明白过来。老板说的“塔莱斯”,是借用了古希腊那位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那个典故。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据说泰勒斯当年去埃及,人家就问他,你能耐那么大,能量出金字塔多高吗?那时候可没现在这些先进仪器。
他是怎么干的?
- 他找了个天气好的时候,在地上插了根棍子。
- 然后等着,等到棍子的影子长度跟棍子本身一样长的时候。
- 这个时候,他赶紧去量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因为在同一时间,物体高度和影子长度的比例是相同的(或者说,当棍子影子和棍子等长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45度,那么金字塔的高度也就等于它影子的长度,当然还要考虑金字塔底座的一半)。
说白了,就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通过测量可以轻易获得的数据(棍子高度、棍子影子、金字塔影子),来推算出难以直接测量的数据(金字塔高度)。
我们项目里遇到的情况,跟这个有点类似。我们需要评估一些市场机会或者竞争对手的实力,但很多关键数据是拿不到的,属于商业机密。老板的意思是,我们能不能像泰勒斯那样,找到一些相关的、可以观察到的指标,通过这些“影子数据”,来间接推断和评估那些“金字塔高度”。
于是我们就开始琢磨了。
我们先是把能收集到的公开数据、行业报告、用户反馈这些都扒拉出来,这就像是泰勒斯观察棍子和影子的过程。然后,我们团队内部开了好几次脑暴会,讨论哪些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类似“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比如,某个产品的用户活跃度,可能跟它的市场推广投入、品牌知名度、以及一段时间内的营收增长,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
这个过程挺费劲的,因为不像数学定理那么精确。我们需要不断地假设、验证,甚至有时候还要做一些小范围的市场调研来佐证我们的推断。就跟泰勒斯也得选对时机,等影子长度恰到好处才行。
总结与感悟
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我们还真就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间接评估模型”。虽然不敢说百分百准确,但至少能给我们提供一个相对靠谱的参考方向,比以前拍脑袋瞎猜要强多了。这感觉就像是,虽然没直接爬到金字塔顶,但也大概知道了它有多高。
这回实践下来,我对“塔莱斯”这个名字的理解就不再是单纯的哲学家或者球员了。它更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智慧,一种“借力打力”、“通过已知推未知”的方法论。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复杂问题,直接硬上可能行不通,但换个角度,找到合适的“参照物”和“测量方法”,说不定就能豁然开朗。
这回的实践记录就到这里,也算是一点小小的体会。希望对大家有点启发。下次遇到看似不相关的概念,不妨多琢磨琢磨,没准儿背后就有大智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