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朱莉亚”,一开始我没太当回事儿。不就是做做法餐,写写食谱,上上电视的那种人嘛电影里不也这么演的。我寻思着,能有多大名堂?结果,还真让我给琢磨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来。
我的“朱莉亚”实践起步
就喜欢较真。看了那部电影,《朱莉与朱莉娅》,心想,人家朱莉能跟着朱莉亚的书一道道菜死磕,我怎么就不行?我倒不是想写博客出名,纯粹就是好奇,也想给自己找点乐子,看看这法式烹饪到底是个啥滋味儿。
于是乎,我找来了据说是朱莉亚·查尔德最经典的那本厚得像砖头一样的食谱。好家伙,那叫一个复杂! 光是准备那些锅碗瓢盆,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香料,就够我折腾好几天的。什么这个草,那个油,以前听都没听说过。
过程中的磕磕绊绊
第一道菜,我记得是那个什么红酒炖牛肉。听着挺浪漫?实际操作起来,简直是一场灾难。
- 切洋葱,给我辣得眼泪直流,比失恋还惨。
- 那牛肉,书上说要煎到金黄,我不是煎糊了就是根本没上色。
- 还有那个高汤,熬了好几个钟头,感觉也没啥特别的。
真的,有好几次我都想把那本书给扔了。 我家老头子(或者随便称呼个伴侣)还老取笑我,说我是不是想把厨房给点了。他说:“你看看你,平时做个家常菜挺麻利的,怎么一碰这‘朱莉亚’,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但我这人就是犟,越说不行,我越要试试。我就不信这个邪了!每天晚上,等家里人都歇了,我就在厨房里瞎鼓捣。对着书,一步一步来,错了就重来。那段时间,我家厨房跟战场似的,到处都是面粉,黄油,还有各种失败的半成品。
我这么折腾,也不全是为了那口吃的。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那阵子我刚从上一个单位出来,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干了小十年,勤勤恳恳,临了却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跟新来的愣头青领导不对付,一气之下我就不干了。
那会儿天天在家待着,除了接送孩子上下学,就不知道干心里空落落的。感觉自己一下子就没价值了。家里人也劝我出去旅旅游,散散心,可我哪有那心情。整个人都蔫儿了。
就在那时候,偶然又看了一遍《朱莉与朱莉娅》。看着电影里朱莉亚那种对生活的热情,即便遇到各种困难,也乐呵呵的,特别有感染力。还有朱莉跟着她学做菜,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突然就想,为啥我不也找点这种能让自己专注,又能找到点成就感的事儿干干? 做饭嘛我本来也不讨厌。就算做不顶多就是浪费点食材,总比天天胡思乱想强。
的收获
就这么磕磕绊绊地,大概搞了有小半年。红酒炖牛肉还是会偶尔失手,但是像什么法式洋葱汤,可丽饼,还有一些简单的酱汁,我已经能做得像模像样了。最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慢慢地不那么焦虑了。
每次全神贯注地切菜、调味、控制火候,脑子里就没空想那些烦心事儿了。当一道菜,虽然可能不完美,但总算是按着朱莉亚的方子做出来,端上桌,看着家里人吃得挺香,那种满足感,真的挺实在的。
这个“朱莉亚”,对我来说,不光是个会做菜的外国老太太,也不光是一堆复杂的食谱。她更像是一种提醒,提醒我在生活有点乱糟糟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做点具体的事儿,找回点踏实的感觉。 哪怕只是做一顿饭,只要用心了,也能尝到不一样的滋味。这可能就是我从这回“朱莉亚”实践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