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最近捣鼓的一个事儿,跟“拉维尼亚”这个名字有关。
起初,我就是偶然在哪儿看到“拉维尼亚”这几个字,感觉挺特别的,有点好奇,就想着去了解一下。
开始动手查
我就上网搜了搜。好家伙,这一搜不要紧,给我搜出来一堆不同的“拉维尼亚”。有的是个地名,好像在阿根廷;有的说是个什么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处决的女杀手,听着怪吓人的;还有什么厄瓜多尔的第一夫人,挺年轻的还是个网红;甚至莎士比亚的故事里也有个叫拉维尼亚的角色,好像还挺惨的,被割了舌头弄断了手,说不出话也写不了字。
当时我就有点懵了,心想这都哪儿跟哪儿?这么多不同的说法,哪个是真的?或者说,都存在?
琢磨和尝试
我这个人,有时候就爱钻牛角尖。看着这些信息,特别是那个莎士比亚故事里的拉维尼亚,就是那个说不出话也写不了字的形象,突然让我有点触动。我就琢磨,这种“失声”的状态,现实里挺常见的,很多人心里有苦说不出,或者想表达的东西表达不出来。
于是我就起了个念头,想围绕这个“无法言说”的主题,自己试着写点东西。不是要写得多就是一种实践,一种尝试,看看能不能把那种感觉给捕捉下来。
- 第一步:我先把搜到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拉维尼亚”信息放一边,主要就想着莎士比亚那个角色的感觉。
- 第二步:我打开电脑,新建了个文档,对着空白页,开始构思。想写个小短篇,或者就是几段随笔也行。
- 第三步:我试着下笔,想描绘那种无助、愤怒又无法表达的情绪。但写了几句,感觉特别别扭,要么太矫情,要么太干巴,抓不住那个味道。
过程中的困难
真的挺难的。要把那种复杂又沉重的感觉,用简单的、口语化的文字表达出来,对我来说挑战不小。我来回折腾了好几天,写了删,删了又写。有时候觉得有点感觉了,但过一会儿再看,又觉得不对劲。
我发现,光有想法不行,真要动手把它变成文字,中间还隔着好远。尤其是我这种,也没啥专业训练,纯粹就是瞎写瞎练。
的结果和想法
没写出啥满意的成品。文档还躺在那儿,写了几百个字,感觉还是没到位。
但这整个过程,从一开始的好奇,到中间的搜索、困惑,再到后面的尝试和碰壁,我觉得也算是一次挺有意思的实践。虽然结果不咋地,但起码我去做了,去试了。
这个叫“拉维尼亚”的名字,对我来说,现在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了,它变成了一次我自己跟自己较劲、尝试表达内心感受的记录。以后有机会,可能还会再捡起来试试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