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捣鼓“武玉强”这事儿的经过。这名儿听着可能有点怪,不是指具体哪个人,算是我给自己瞎琢磨的一个小项目起的代号。
起因是啥?
这事儿得从去年说起。那段时间,我刚好手头没啥项目,闲得有点发慌。正好我有个远房亲戚,姓武,自己开了个小小的个体户铺子,搞点小运输、仓储啥的,就是那种自己接单自己跑的小买卖。老爷子人挺实在,就是年纪大了,对账、安排送货这些事儿越来越糊涂,经常弄得手忙脚乱,有时候货发出去了,单子找不着了,或者跟客户那边对接出了岔子。
看着他挺累的,我就想着,闲着也是闲着,能不能帮他捋捋,看能不能弄个简单点的法子,让他轻松点。所以我就管我这瞎忙活叫“武玉强”了,一来是跟我这亲戚姓氏沾边,二来也是希望他那摊子事儿能“强”起来嘛嘿
具体咋做的?
我雄心勃勃的。第一步,我先是跟着他跑了两天,看看他平时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好家伙,那真是……原始。一堆手写的单子,塞在不同的抽屉里,接电话基本靠吼,安排车子也是临时抓瞎。
第二步,我试着给他弄个简单的表格。我想着起码得把每天的订单记下来:
- 谁订的货
- 送哪儿去
- 啥时候要
- 哪个司机送
- 收到钱没有
就这么几项。我弄了个大本子,画好格子,教他怎么填。老爷子开始还挺新鲜,跟着写了两天。
第三步,就是协调。他有时候还得跟别的车队或者货站有点合作,我试着帮他理清跟这些“合作伙伴”的联系方式和合作习惯。这一步最头疼,因为每个人的规矩都不一样,打电话沟通老费劲了。
第四步,追踪。货发出去了,得知道到哪儿了,客户签收了没。我就建议他让司机送达后拍个照或者回个信儿。这步推行起来也难,司机师傅们嫌麻烦。
后来咋样了?
效果,也就那样。老爷子习惯了自己那套“江湖规矩”,用新方法老觉得别扭,填表经常忘了,还是回到了老路子上。我做的那些表格,估计现在还在哪个角落吃灰。
虽然没能帮他彻底“强”起来,但我自己倒是体会挺深。我明白了,很多时候咱们看着觉得“简单”的管理方法,放到实际的、特别是小微的经营环境里,真不是那么回事。人的习惯、精力、还有那种长年累月形成的固有流程,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而且在帮他捣鼓的那段时间里,我天天跟他还有那些司机、客户打交道,听他们唠叨生意难做,听他们抱怨油价高,也听他们讲跑一趟顺利挣了钱的小开心。这种感觉,跟我以前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做项目完全不一样。
“武玉强”这个实践,没搞出啥惊天动地的成果,但让我接了地气,也算没白忙活。有时候,过程比结果重要,至少我尝试去帮了忙,心里头也踏实点,就像有时候帮了别人,自己心里那份安宁的感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