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事儿,真是兵不血刃
得,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办成的一件事儿,过程挺有意思,结果也不错,关键是没怎么费劲,没跟人红脸,就把事情给办下来了。这感觉,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兵不血刃”。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部门,最近弄了个新流程,想着能提高点效率,顺便也规范一下操作。这想法挺但在我们自己部门跑顺了之后,就得推广到兄弟部门去,让他们也配合着用。这下问题就来了,大家都知道,让别人改变习惯,那跟要他命差不多,尤其是平级的部门,谁也不听谁的,推诿扯皮是常事。
以前遇到这种事,常规操作就是开会,发邮件,讲道理,摆事实。不行?那就找领导,让上面压下来。这么搞,事儿或许能成,但那梁子也就结下了,以后再想合作,对方肯定给你使绊子,心里不痛快。摸清对方的底细是第一步
我没急着去开什么协调会。我先找了对方部门一个跟我关系还算凑合的哥们儿,约他中午吃了个便饭。吃饭的时候,绝口不提我们那个新流程的事儿,就是瞎聊,听他吐槽他们部门最近的难处,老板又提了啥新要求,哪些活儿干得特别不顺手,等等。就是让他倒苦水,我,就听着,偶尔附和两句。
这顿饭吃下来,收获不小。我大概摸清楚了他们那边现在最头疼的是哪个环节效率最低,最让他们部门领导不满意。巧了,他们头疼的好几个点,我们这个新流程正好能给他们捋顺了,至少能缓解不少。
从“帮他们解决问题”入手
摸清情况后,我就没再大张旗鼓地去推“我们的新流程”了。我换了个说法。
我又找到那个哥们儿,还有他们部门另一个看起来比较开明、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小负责人。这回我没提推广流程,我说:“哥们儿,上次听你说了你们那个XXX的问题,我们这边之前也遇到过,后来我们试了这么个法子(就是我们新流程里的关键部分),效果还行,你要不要试试?不用全盘弄,就先试试这个点,看看能不能帮你们缓解一下?”
你看,这时候我就不强调这是“我们的流程”,而是把它包装成一个“解决他们痛点的工具”。我还特意强调,“不用全改,就试试这一点”,降低他们的抵触心理和试错成本。
他们一听,是解决自己眼前麻烦的,而且不用大动干戈,就有点兴趣了。我就趁热打铁,主动提出:“要不我下午过去一趟,带上我们部门弄这个最熟的小王,现场给你们演示一下,很快的,不耽误你们事儿。要是觉得行,我们还能帮你们把这块儿先弄起来。”
耐心和诚意是关键
演示的时候,我们也没贪多,就针对他们最头疼的那个点,演示怎么用我们的方法(新流程的部分功能)去解决。小王也很给力,操作麻利,讲解也清楚。接下来几天,我就等着。期间那个哥们儿偶尔会来问几个细节问题,我都让小王第一时间给他解答,而且态度特别不厌其烦。水到渠成,皆大欢喜
大概过了一周,对方部门那个小负责人主动找到我,说他们试了试我们说的那个法子,效果确实不错,问能不能把整个流程都了解一下,看看其他部分是不是也能用上。
这下就顺理成章了。 我们这才组织了一次正式点的介绍会,把整个流程的来龙去脉、好处都讲清楚了。因为他们已经体验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回接受度就非常高了。后面的一些对接、培训工作,他们也相当配合。
最终,没开一次火药味十足的协调会,没找一次领导告状,就把这个新流程顺顺利利地推过去了。对方部门觉得解决了实际问题,对我们还挺感激;我们部门也完成了推广任务,效率也上来了。皆大欢喜。
所以说,有时候遇到难事,别总想着硬来。多站在对方角度想想,摸清他们的需求和痛点,用帮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去沟通,拿出点耐心和诚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兵不血刃”,至少这回我是体会到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