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琢磨“先签后换”这词儿,虽然咱不是搞体育的,但这事儿,感觉在咱们普通人的生活里,有时候也会遇到类似的操作逻辑。我就想把我前阵子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儿给捋一捋,感觉就有点那个意思在里头。
事情是这样的,我当时手上正干着一个项目,签的合同眼看就要到期了。老板,那段时间就老找我谈话,意思很明显,想让我续签,继续把这摊子事儿负责下去。讲真,待遇嘛也提了一点,项目本身也还算熟悉。
但我那会儿已经在看别的机会了。也不是说现在这地方不就是觉得,人总得往高处走走看,或者换个环境试试。正好那段时间,有个朋友给我介绍了个新机会,聊了几次,感觉特别对胃口,不管是发展方向还是待遇,都比现在强一截。
这下我就犯难了。新机会那边,八字刚有了一撇,还没完全定下来,人家也要走流程。老东家这边,催着续签,不签,万一新机会黄了,我这就直接断档了,风险太大;签了,新机会要是成了,我这刚签完就走,是不是有点不地道?当时心里那个纠结。
我就开始琢磨了。新机会那边,我加紧了沟通,尽量把所有细节都敲实,催着他们那边赶紧给准信儿。老东家这边,我也没有直接拒绝,就是先拖着,找各种理由,比如“家里有点事需要考虑一下”、“想再看看合同细节”之类的。那段时间,真是两头跑,跟做贼似的。
后来新机会那边总算是板上钉钉了,给了正式的录用意向。这时候,我心里大概就有谱了。我跟那边确认了入职时间,然后回头找到老东家。这时候续签的文件已经准备好了,就等我签字。
我当时想的就是,为了保证两边顺利过渡,我得先把这字签了。对,你没听错,我确实先签了续约合同。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怪,但当时情况就是,我需要确保在我离开前,工作能平稳交接,也给自己留点缓冲时间,别搞得太僵。
签完之后没几天,我就正式跟老东家提了离职。场面一度有点尴尬,老板估计也没想到我这刚续签就跑路。但我态度很诚恳,把情况(是经过包装的情况)说明了一下,重点强调了会站好一班岗,把手头工作和项目资料都交接得清清楚楚。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就开始疯狂地整理资料,写交接文档,带接手的人熟悉业务。那阵子真是忙得脚不沾地,但心里踏实,因为知道下一步要去哪儿。
整个过程走下来,现在回头想想,我这操作,虽然不是篮球场上的“先签后换”,但这逻辑内核,感觉真挺像的:
- 先稳住现有的一方(签了约)。
- 目的是为了能顺利地去到想去的另一方(换到新东家)。
- 利用了规则或者说流程,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咱这比不了人家球星那么大的金额和影响力,就是普通人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种选择。说白了,就是一种策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量让自己平稳过渡,减少风险。这事儿办完,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有时候做事儿,确实得灵活点,脑子得多转几个弯,但前提是,别伤人,尽量把事情办得周全些,交接工作一定得做算是给自己留个好名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