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聊聊我捣鼓“帕桑”这事儿。
起头
这事儿得从去年说起,当时手里有个项目,挺棘手的,团队里几个小年轻有点顶不住了,怨声载道的。我寻思着,不能这么下去,得想个法子把大家拢起来,把这硬骨头啃下来。当时也没多想,就觉得这劲头像是在爬山,得有个领路的,也得有人在后面推一把,还得有人负责后勤保障。脑子里不知道怎么就蹦出“帕桑”这个词儿了,可能是之前看啥纪录片留下的印象,就是那种默默付出、坚韧不拔的感觉。
过程是这样的
我先是把项目拆了,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让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负责的那部分,不至于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然后,我带头去啃最难的那几块,不是说我技术多牛,就是做个样子,让大家看看,这玩意儿再难,也得有人上。
那段时间,我基本上就是:
- 早上:第一个到,把当天的活儿捋一遍,看看有啥可能卡壳的地方。
- 白天:除了干自己的活儿,主要就是到处“救火”。这边卡了去看看,那边吵起来了去劝劝。有时候为了一个小问题,能跟几个人磨叽半天。
- 晚上:等他们都走了,我再把当天的情况复盘一下,看看进度,想想第二天咋办。挺累的,身体累,心也累。
中间有段时间,有个关键的技术点,死活搞不定。团队里气氛特别压抑,好几个人都打了退堂鼓,说要不算了,换个方案。我当时也是头大,但就觉得这口气不能泄。我就拉着那几个核心的技术骨干,关起门来,也不谈别的,就是把问题摊开了揉碎了分析。咱们不抱怨,就找辙。那几天真是熬过来的,困了就趴桌上眯会儿,饿了就泡面。还真就让我们给琢磨出个新思路来了。
还有就是,我特别注意去“听”。听他们抱怨,听他们吹牛,听他们说家里的事儿。有时候,解决技术问题还在关键是得让人心里舒坦。人心顺了,事儿就好办多了。虽然我这人平时话不多,但那段时间,真是把我这辈子的耐心都快用光了。
咋样了
项目算是磕磕绊绊地搞完了。结果嘛不好不坏,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但也算交差了。回头看看,整个过程就像一场漫长的跋涉,我可能就是那个在队伍里不断给大家鼓劲、有时候还得背着点东西的“帕桑”。虽然没啥惊天动地的成绩,但能带着大家一起扛过那段日子,把事儿做成了,心里还是挺实在的。
这事儿给我的体会就是,很多时候,干活儿不光是靠技术,还得靠一股子“气”,一股子韧劲儿。像“帕桑”那样,可能不显眼,但关键时候,你得顶上去,得稳得住。这大概就是我理解的“帕桑”实践,没啥高深理论,就是埋头干,带着大家一起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