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鲁滨逊这事儿,虽然咱没流落到荒岛上,但生活中总有些时候,感觉跟那哥们儿也差不离,得靠自己从零开始,一点点把东西给捣鼓出来。我就想分享下前段时间自己瞎折腾的一个事儿,感觉挺有那味儿的。
事情是这样的,家里不是攒些老旧的电脑配件嘛扔可惜,卖又不值钱。我就琢磨着,能不能把这些“破烂”利用起来,搭个家用的存储服务器,平时存存照片、电影,或者搞个下载啥的,也省得天天开着主力电脑费电。
开始动手,搜刮资源
第一步,我开始翻箱倒柜,把那些老主板、CPU、内存条、旧硬盘全给扒拉出来。好家伙,灰都积老厚一层。清灰、检查,看看哪些还能用,哪些彻底报废。挑挑拣拣,凑出来一套勉强能点亮的平台。这感觉,真就像在沙滩上捡木头和绳子。
- 找个还能用的老机箱,虽然丑点,但结实。
- 一块淘汰下来的主板,接口是老点,但还能跑。
- 几根不同牌子的内存条,插上去试试看兼不兼容。
- CPU是以前升级换下来的,性能不咋地,但做存储应该够。
- 关键是硬盘,几块大小不一的机械硬盘,有新有旧,都给它装上。
硬件凑齐,接下来就是装系统。这又是个坎儿。咱不能装个臃肿的Windows,性能肯定拉胯。我就去找那些轻量级的Linux发行版,或者专门的NAS系统。试好几个,有的驱动不认,有的界面用不惯,来来回回折腾好几天,系统装删,删装,跟鲁滨逊尝试生火一样,失败好多次。
遇到麻烦,解决麻烦
系统好不容易装上,新的问题又来。网络配置、硬盘挂载、文件共享设置,这些玩意儿对我这个半吊子来说,真是头大。尤其是想搞个从外网也能访问的功能,安全性、端口映射啥的,弄得我焦头烂额。
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晚上都泡在各种论坛和教程里, 看别人是怎么解决类似问题的。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问题,比如某个配置文件写错,就可能导致整个服务起不来。试错、搜索、再试错……感觉自己就像鲁滨逊在岛上,啥都得自己摸索,没现成的说明书。
记得有一次,为解决一个硬盘识别不稳定的问题,我把机器拆装,装拆,换插槽,换数据线,发现是电源供电有点不足,加个旧电源才搞定。那种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估计和鲁滨逊第一次成功种出粮食差不多。
成果,一点心得
经过差不多一个多月的瞎折腾,这台由“垃圾”组成的家用服务器总算是稳定运行起来。虽然速度比不上专业的NAS,外观也挺磕碜,但它确确实实满足我的基本需求:照片视频有备份的地方,下载任务可以交给它慢慢跑,甚至还能跑几个小应用。
回过头看这个过程,真的挺“鲁滨逊”的。 面对一堆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是简陋的资源,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一点点克服困难,搭建起一个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东西。这种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虽然累,但乐趣和成就感也是实打实的。
所以说,有时候生活里遇到点难事儿,或者想做点啥但条件有限的时候,想想鲁滨逊,别怕,动手干就完。很多时候,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去尝试,去折腾。 这就是我从这回实践中学到的,也算是对“鲁滨逊精神”的一点个人体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