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聊聊我自个儿琢磨出来的一套东西,我管它叫“更衣室领袖”实践。不是说真去哪个球队当大佬,就是在我自个儿待的团队里,试试看能不能起点儿类似的作用。
为啥琢磨这事儿?
也没想那么多。就是感觉团队里头,有时候有点闷,或者说,大家各忙各的,交流不算特多。新人来有点放不开,老人,可能经验足,但不太爱吱声。有时候项目紧,或者遇到点不顺心的事儿,气氛就容易紧张,甚至有点互相埋怨的意思。我就琢磨着,能不能做点让这“更衣室”气氛好点儿,大家拧成一股绳?不是说要去当头儿,就是希望团队能更顺畅点。
我是咋开始捣鼓的?
不算特外向,也不是啥技术大牛,就一普通人。所以我想的招儿,也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儿。
- 多听少说,尤其听“闲话”: 开会那种正式场合不算,我就留意平时大家聊天,比如吃饭、抽烟或者茶水间碰到的时候。谁最近好像有烦心事儿,谁对项目有啥私下看法,谁家娃不舒服之类的。不是要去打探隐私,就是解下大家的状态。
- 主动搭个话: 看到谁好像有点愁眉苦脸的,或者自己在那儿捣鼓啥遇到困难,就凑过去问问,“咋?”,“需要搭把手不?” 哪怕帮不上大忙,让人感觉有人关心,可能心里就好受点。特别是对那些平时不太说话的同事,我会有意识地多问候两句。
- 信息“二传手”: 有时候,信息在团队里流转不畅。比如我知道A在做一个东西,可能对B有用,或者B需要啥信息我知道C那儿有,我就顺嘴提一下,“欸,老王,李那边好像搞过这个,你要不去问问?” 或者“小张,你这问题,上次好像听赵工提过一嘴,你可以找他聊聊。” 就是帮着牵个线,让信息流通起来。
- 脏活累活搭把手: 这不是说抢功劳。就是有些事儿,可能不是我的本职,但看着没人弄,或者负责的人忙不过来,我就顺手做。比如整理个文档,测试个小功能,或者帮着跑个腿啥的。让人觉得团队里不是各扫门前雪。
- 少掺和负能量: 背后议论人、抱怨环境这种事儿,我尽量不参与。有人跟我说,我就听着,但一般不跟着吐槽,有时候还试着引导往好的方面想想,或者关注怎么解决问题。不是装圣人,就是觉得负能量多真没好处。
- 分享糗事儿: 偶尔我也会说说自己工作上犯的错,或者遇到的糗事儿。让大家知道,犯错很正常,大佬也会踩坑。这样新人或者犯错的同事,心理压力可能就小点儿,也更敢于求助和承认错误。
后来咋样?
这玩意儿没啥立竿见影的特效药。不是说我这么一搞,团队立马就歌舞升平。但是,持续一段时间,我自己感觉:
团队的气氛确实缓和些。 原来可能有点隔阂的同事,交流也多点。新人融入好像也快些,敢问问题。遇到难题,大家一起想办法的意愿好像也强点。
我自己? 感觉对团队的解更深,不只是工作层面,也包括人。有时候帮别人解决小麻烦,或者看到团队因为沟通顺畅效率高,心里头还挺得劲儿的。也挺累的,毕竟要花心思去听去看去做。
最重要的一点是啥? 我发现,当我不去想着“我要当领袖”、“我要管事儿”的时候,反而更能做成点事儿。就是踏踏实实做点润滑剂、粘合剂的工作。可能就像那些老大牌球员,数据不好看,但在场上跑一跑,喊两嗓子,稳住军心,作用就在那儿。
这就是我自个儿的一点实践记录,糙是糙点,但都是实打实干过来的。感觉这“更衣室领袖”的思路,在咱普通人的工作里,也能找到点影子,用点小力气,就能让周围的环境稍微好那么一点点。关键还是得去做,光想没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