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下来,又把以前的一些东西翻出来瞅瞅,看到布琳这个角色,就想聊聊我琢磨她的一些过程和想法。
刚开始接触布琳的时候,就觉得这姑娘挺有意思的。特别是她那个记忆果实能力,刚看到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你想想,能随便动别人脑子里的记忆,还能剪辑、替换,这得多吓人。简直就是随身带着的“黑历史橡皮擦”和“美好回忆编辑器”。
我的琢磨过程
我当时就寻思,这能力要是放现实里,那得乱成啥样。于是我就开始琢磨这能力具体怎么“用”。
- 第一步:理解能力基础。 我先是反复看几遍相关的片段,搞清楚她是怎么读取、取出、修改、植入记忆的。看着她拿出那个胶片一样的东西,感觉挺形象的。
- 第二步:想象应用场景。 我就想,我要是有这能力,能干点是不是能把考试前老师划的重点给忘的同学,把那段记忆“补”上?或者把跟人吵架的难受片段给“剪”掉?越想越觉得这能力太bug。
- 第三步:思考能力的限制和缺点。 后来发现,好像也不是万能的。好像得对方放松警惕或者被控制住才好下手?而且改记忆,事情的真相还在那里,总觉得有点虚。就像她自己,虽然能改别人的记忆,但她自己心里的痛苦、她那个三只眼的烦恼,这些是改不掉的。
这就让我想起以前干活的时候遇到的一件事儿。那时候我在一个项目组里,有个同事,表面上跟你特说话客客气气的,还经常主动帮你分担点活儿。我当时刚去,觉得这人真不错,挺感激的。
结果?过一段时间,我发现项目里好几个关键的节点,明明是我先提出来的想法,或者是我熬夜弄出来的方案,报上去的时候,都变成他的功劳。他还跟领导那儿“不经意”地提几句,说我经验不足,有些地方考虑不周全,多亏他把关。
我当时就懵。 这不就是现实版的“记忆篡改”吗?他没动我的脑子,但他通过一系列操作,在领导和其他同事那里,“修改”关于这件事的“记忆”和认知。把我做的工作,“剪切”掉,再把他的名字“粘贴”上去。
那段时间,我真是挺憋屈的。我就学布琳那招?给她也来个“记忆修改”?当然不行,咱这是现实。我就开始默默收集证据,每次沟通尽量留书面记录,重要的工作节点和成果都及时汇报给项目负责人,并且抄送给相关的人。也不跟他正面冲突,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扎实,让事实说话。
后来有一次项目复盘,领导问起某个关键技术的细节,他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我站起来把当时的设计思路、过程记录、还有测试数据都条理清晰地讲一遍。领导当时就明白。
这事儿过后,我就琢磨,布琳那个能力虽然是虚构的,但这种想操控别人“记忆”或者说认知的人和事,现实里一点不少。有些人就是擅长表演,擅长“剪辑”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让你看到他想让你看到的样子。
回过头再看布琳,就觉得这角色刻画得挺深的。她那个能力很强,但她自己也被这个能力和身世所困。她的演技骗很多人,但最终还是藏不住真实的情感。这大概就是这个角色让人觉得复杂又有点唏嘘的地方。
差不多就是我琢磨布琳这个角色的一些过程和联想,挺粗糙的,就是自己瞎琢磨的一些记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