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程序精心设计 循序渐进促学效
教学目标为何“两三个”?
教学目标如同引路灯,指引着教学的航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切莫贪多求全,一般两个或三个即可。何出此言?
一方面,目标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遮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像我们俗话说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啥也抓不牢。”试想,当学生面对十个八个教学目标时,很难聚焦于关键内容,反而会迷失在信息的洪流中。
另一方面,目标数量应与教学时间相适应。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如果教学目标过多,势必会压缩教学环节,导致教学内容蜻蜓点水、流于表面。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不深学不透,还会留下知识空洞和思维缺陷。
教学目标的“两三个”原则并非死规定,而是根据教学规律和实际情况作出的合理选择。
教学重点难点咋确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犹如教学流程中的“礁石”和“暗流”,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亟待攻克的堡垒。
教学重点的确定源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课程标准指明了学生在这个阶段或学段应该掌握的核心知识和能力,教材则具体化了这些要求。我们将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找出那些最基础、最重要的,对学生后续学习有长远影响的概念、原理或技能,确定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确定则需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难点往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它可能是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衔接或是概念理解上的复杂性,抑或是操作技能的精细要求。我们通过分析教材、了解学生情况,找到那些让学生感到棘手或困惑的部分,确定为教学难点。
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就如同为教学流程绘制了一幅“航海图”,指引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用具啥时候用?
教学用具就像课堂上的“魔法道具”,能够辅助教学、激发兴趣、增强理解。那么,教学用具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呢?
一般而言,教学用具的使用时机应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匹配。当教师讲解的概念、原理或技能难以通过语言描述清晰表达时,可以使用实物、模型、多媒体或其他教学用具进行辅助展示,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形成清晰概念。
教学用具的使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当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器材、观看生动有趣的视频或参与小组讨论时,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点燃,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教学步骤如何设计?
教学步骤就好比一场马拉松,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如何设计出一套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教学步骤呢?
要遵循教学目标的引领。教学步骤的设置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每个步骤的设计都应该有助于学生达成某个特定的学习目标。
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学步骤的安排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浅入深、从易到难,让学生逐渐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
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步骤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讨论法、活动法、情境教学法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黑板上写啥?
黑板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犹如一幅“宣纸”,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们的学习笔记。那么,黑板应该写些什么呢?
要写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将其写在黑板上,可以起到提示和强调的作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抓住关键内容。
要写概念定义和原理公式。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往往需要学生牢固掌握,将它们写在黑板上,可以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记忆。黑板上的公式和推导过程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要写板书提纲。清晰的板书提纲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堂内容的结构,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我们可以将板书提纲设计为: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 | 二、战争的进程和主要战役 | 三、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
---|
要写学生学习心得。在课堂结束前,可以请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所得写在黑板上,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享欲望。
亲爱的读者朋友,经过本文的讲解,您对于教学程序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和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教学设计的奥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