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巴萨热刺”,最近看他们的新闻,什么截胡抢人,你争我夺的,真是热闹。这感觉,就跟我前几年捣鼓的一个小玩意儿似的,一言难尽。
那会儿的折腾
那时候我不是闲着没事嘛就想着在我家小区搞个小型的图书角,大家伙儿可以换换书,也算个邻里间的文化交流。一开始劲头可足了,自己先捐了几十本书,又跑去跟物业磨嘴皮子,要了个小角落。
我还自己动手,找了些废旧木板,敲敲打打做了几个简易的书架。弄好了之后,拍了照片发到业主群里,你别说,响应的人还真不少。陆陆续续的,书架就满了,大家伙儿都挺高兴,觉得这事儿办得不错。
- 收集旧书,分类上架。
- 找人设计了个简单的借阅登记表。
- 定期去整理,打扫卫生。
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要往那儿跑几趟,看着有人在那儿翻书、借书,心里头那叫一个美滋滋。感觉自己这一下子,把整个小区的文化氛围都拉高了不少,特有成就感。
风云突变
好景不长。大概过了那么小半年,小区里突然冒出来另一个“官方”的阅读空间。人家那可是大手笔,物业牵头,找了赞助,直接在会所里辟了个大房间,全新的书架、崭新的图书,还有专人管理,空调开放。
我那个小图书角?一下子就显得特别寒酸,跟个没人要的野孩子似的。之前那些经常来我这儿借书的大爷大妈,也都跑去那个新的阅读室了。毕竟谁不喜欢新的、条件好的?
那感觉,就跟辛辛苦苦种了半天白菜,临了让猪给拱了差不多。你说气不气?倒也不是气人家搞得就是觉得,自己那一腔热血,好像白费了。有那么几天,我连那个角落都不想去了,看着空荡荡的书架,心里堵得慌。
后来的事儿
后来我也想通了。人家有资源,有条件,能给大伙儿提供更好的服务,那是好事儿。 我那小打小闹的,也算是起了个头,抛砖引玉了,虽然这玉不是我引来的。
我就把剩下的书,还有书架,都搬回了家。有几本特别喜欢的,就留着自己看。剩下的,整理整理,又捐给了附近一个工地上的爱心书屋,给那些工友们看。他们倒是挺欢迎的,那儿没那么多讲究,有书看就乐呵。
现在回想起来,这事儿就跟看球赛似的。你喜欢的球队,可能投入很大,踢得也努力,但就是差那么点运气,或者对手实力太强,拿不到冠军。就跟热刺似的,老感觉他们也挺努力,但关键时候总掉链子,或者巴萨这种豪门一出手,有些想要的球员可能就没戏了。
生活里这种“截胡”或者“被截胡”的事儿,估计也少不了。平常心,做好自己能做的,其他的,随缘。至少我折腾过,也乐呵过,这就够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