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得跟大家唠唠我前两天干的一件“大事儿”——搞了个演唱会直播。也不是啥专业主播,纯粹是自己瞎折腾,图个乐呵,顺便给没去成现场的朋友们解解馋。
准备阶段的碎碎念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我关注的一个乐队,也不算特别火,但在我们这嘎达小有名气,他们要在本地体育馆开演唱会。好几个哥们儿都想去,结果要么临时有事,要么没抢到票。我就寻思,反正我票是早早定下了,不如我给他们来个现场直播?让他们也能感受下气氛。
说干就干,我先检查了下我的“家当”:
- 手机是主力: 我那部用了两年的水果机,像素还行,电量嘛就得指望充电宝了。
- 充电宝是关键! 我特地翻出来两个,一个2W毫安时的,一个1W的,全都给充满了。演唱会那得好几个钟头,手机要是播一半没电了,那得多尴尬。
- 网络得给力: 这是最头疼的。体育馆那种地方,人一多,信号就飘忽不定。我提前查了下,我用的那家运营商在那块儿据说还行,但心里还是有点打鼓。
- 耳机(备用): 想着万一需要听听直播间声音,或者临时接个电话啥的,虽然大概率用不上。
我还特地提前一天晚上,在家里开了个短时间的直播测试了一下,看看家里的WiFi环境下,手机发热情况、耗电速度啥的,心里好有个底。虽然跟现场环境不一样,但好歹能模拟一下。
现场的“战斗”过程
演唱会那天,我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为抢占有利地形!既要视野方便拍到舞台,又不能太靠前影响别人,还得顾及着点儿信号可能强点的地方。我绕着内场边缘溜达了好几圈,选了个相对靠侧面,但前面没人遮挡,而且我手机信号显示有四格的位置。
开播前的紧张调试:
坐定后,我先把充电宝接上手机,然后打开我常用的那个短视频平台的直播功能。调了调美颜(哈哈,虽然拍的是舞台,但习惯了),试了试前后摄像头切换,主要是检查声音采集是不是正常。我还悄悄问了旁边一个哥们儿,他用的是啥运营商的卡,信号怎么样,他说还行,我这才稍微放了点心。
直播开始,手忙脚乱:
灯光一暗,音乐一起,我赶紧点击“开始直播”。那叫一个手忙脚乱!
- 举手机是个体力活: 尽量保持稳定,但胳膊酸是难免的。我中途换了好几次手,还尝试着把胳膊肘抵在身体上,能稳一点是一点。
- 关注画面和声音: 现场声音那叫一个炸,我手机收音效果也就那样,估计直播间的朋友听到的就是混成一团的热闹。画面,因为舞台灯光变幻莫测,手机自动对焦和测光也跟着“抽风”,有时候亮到过曝,有时候又暗得看不清人脸。
- 应对网络波动: 果不其然,中间有几次,直播画面明显卡顿,提示“网络状况不佳”。急得我赶紧把手机举高点,或者稍微换个朝向,希望能捕捉到强一点的信号。好在都只是短暂卡顿,没断线。
- 互动?基本顾不上: 偶尔瞟一眼评论区,看到朋友们刷“给力”、“谢谢主播”,心里还挺美。但大部分时间,我都得全神贯注地盯着舞台和手机屏幕,生怕错过精彩瞬间,或者手机掉链子。
我记得唱到那首《冲向巅峰》(瞎编的歌名哈,代指高潮歌曲)的时候,全场大合唱,气氛简直燃到顶点。我努力把镜头对准主唱,希望能把那份激情传递出去。虽然我知道,通过我这小小的手机屏幕,效果肯定大打折扣,但心意到了就行!
直播结束与小总结
终于,演唱会圆满结束了。 我也长舒一口气,胳膊都快不是自己的了。赶紧停止直播,看了看数据,在线人数不多,也就那十几个朋友,但收到的点赞和礼物(都是免费的小心心那种)还不少。
最大的感受就是:累并快乐着!
虽然直播效果肯定比不上人家专业的,画面抖、收音差、网络还时不时卡一下,但能让没到现场的朋友们跟着一起“云蹦迪”,这份分享的快乐是实实在在的。
事后我也反思了一下:
- 设备还是太简陋: 如果有个手机稳定器,画面肯定会好很多。专业的麦克风不敢想,但至少稳定器可以考虑下。
- 网络是硬伤: 这个真没办法,除非换更好的套餐或者指望场地有公共WiFi(但演唱会基本别想)。
- 电量焦虑真实存在: 幸亏我带了俩充电宝,轮流换着用,不然真撑不下来。我那手机,开着直播,电量掉得跟瀑布似的。
这回“演唱会直播”实践虽然磕磕绊绊,但结果还算满意。朋友们看得开心,我自己也体验了一把当“野生主播”的感觉。以后要再有这种机会,我估计还会干,不过下次争取准备得更充分一点!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瞎折腾的经验,希望能给大家看个乐子。下次再有啥好玩的实践,再来跟大伙儿汇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