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来聊聊这个叫“罗斯托夫”的地方,也不是说我真去了那儿溜达一圈,主要是围绕着它,我自个儿瞎折腾了一阵子,有点心得体会,跟大家伙儿说道说道。
一、最初的念头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有段时间,我对俄罗斯那块儿特感兴趣,老在网上看些纪录片、游记啥的。看着看着,就注意到了“罗斯托夫”这个名字。就觉得这名字挺有意思,有点历史感。后来一查,嚯,还不止一个罗斯托夫,有顿河畔的,还有个更古老的,叫什么雅罗斯拉夫尔地区的罗斯托夫,据说是金环小城之一,建筑老漂亮了。
就喜欢瞎琢磨。心想,这俩地方有啥联系?哪个更值得琢磨?就开始了我的“云实践”。
二、资料搜集与“云游”
第一步,肯定是先分清楚。 我发现大家常说的,尤其是什么足球比赛时候提到的,多半是“顿河畔罗斯托夫”。这个城市大,是南部联邦管区的首府,听着就挺厉害,像个区域中心。建城历史也标着1749年,在顿河边上,是个港口城市,有点热闹繁华的意思。
然后那个老的罗斯托夫,全名叫“罗斯托夫-雅罗斯拉夫斯基”,或者就叫“大罗斯托夫”,历史可就悠久多了,说是公元九世纪就有了。那边主要是看古迹,什么克里姆林宫,修道院,照片看着确实有味道,那种古朴的劲儿。
第二步,我就开始在网上“逛”。 找各种图片、视频,看人家的游记。顿河畔罗斯托夫,感觉现代气息浓一些,街道宽敞,有些雕塑挺有意思,顿河的风景看着也不错。我想象着自个儿在河边溜达,吹吹风,估计挺惬意。
至于那个老的罗斯托夫,那真是冲着历史去的。看那些白色的教堂,洋葱顶,斑驳的城墙,就觉得时间一下子慢下来了。特别是有个什么“罗斯托夫克里姆林宫”,说是比莫斯科的还要早点,虽然规模可能不一样,但那种历史的厚重感,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三、语言的小插曲
研究这些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官方语言是俄语。这不废话嘛在俄罗斯肯定是俄语。但我就想,我要是真去,一句俄语不会,那不成睁眼瞎了?虽然现在翻译软件方便,但总觉得少了点
于是乎,我还真就抽风,下了几个学俄语的APP,想学几句日常用语。 你还别说,俄语那发音,什么颤音,对我这种舌头比较直的人来说,简直是挑战。什么“你好”(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 zdra-stvooy-tye),“谢谢”(Спасибо - spa-si-bo),练了好几天,舌头都快打结了。坚持了大概一周,新鲜劲儿过了,也就放下了。但这过程也挺有意思,起码知道了俄语字母长啥样,听着也不再是完全的“外星语”了。
四、从“球迷身份证”想到的
我还看到一些资料提到,有一年世界杯,去俄罗斯看球需要“Fan ID”,也就是球迷身份证。虽然我不是球迷,这事儿也过去挺久了,但我就联想,这要是真去,是不是也得办类似的东西,或者签证啥的。然后就开始查签证政策,虽然也没真去办,但这个过程让我了解到,出国旅行前的准备工作,远比想象的要复杂。
这一通折腾下来,罗斯托夫这个地方在我脑子里就具体起来了。 不再只是一个地名,而是有了模糊的影像、历史的片段,甚至还有了点儿语言的味儿。
五、实践总结与感悟
所以你看,虽然我人没到罗斯托夫,但围绕着它,我看了不少资料,了解了它的历史地理,甚至还尝试学了几句当地语言,琢磨了出行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整个过程,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实践”。
最大的感悟就是,对一个未知事物产生兴趣,然后主动去探索、去了解,这个过程本身就挺有价值的。 不管结果如何,比如我最终也没去成罗斯托夫,也没学会几句俄语,但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的知识面扩大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多了一个角度。
现在再看到“罗斯托夫”这几个字,我脑子里浮现的就不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那些图片、那些历史故事,还有我当时查资料、练发音的那些哭笑不得的片段。也算是一段挺有意思的经历了,分享给大家,就当看个乐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