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球,又看到基恩那张老脸在电视上叨叨。他说话是真冲,怼天怼地,尤其老说现在的球员怎么怎么不行,一碰就碎,听不得重话。
我也就听个乐呵,觉得这老哥们儿就是嘴巴毒。但听多了,我就琢磨开了,他说的这事儿,好像不光是足球场上有。
我的实践感受
我就想起来我们单位之前搞过一阵子所谓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学来的形式,但味道全变了。开会的时候,领导让大家提意见,本来是好事?结果,说轻了,跟挠痒痒似的,说了等于没说;稍微说重点儿,好家伙,被提意见那哥们儿脸当场就挂下来了,接下来好几天看你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
我自个儿也试过。有一次带个新人,小伙子人挺机灵,就是做事有点马虎,交上来的东西老有错漏。我寻思着直接点出来,帮他改了不就完了?就跟他说:“你这几个地方明显不对,下次注意点,逻辑要清晰。”
结果?
他没吭声,但那表情,委屈得像是受了天大的冤枉。后来干活明显就有点蔫儿,还老躲着我走。我找他谈话,他才小声说觉得我当着别人面说他,让他没面子,而且话说得太“硬”了。
我当时就有点懵。我寻思我这话说得够客气了?也没骂人,就是论事。换做以前,师傅带徒弟,说得比这难听的话多了去了,错了就是错了,指出来赶紧改,下次不犯就是进步。哪来那么多玻璃心?
后来我也学“乖”了,再想指出问题,得先铺垫个半天,先肯定他这里做得不错,那里有进步,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用最委婉的词儿,把那个问题点出来。绕来绕去的,自己都觉得累得慌。
这事儿让我反复想基恩的话。他那套“铁血”风格,在现在看来可能确实不合时宜了,太直接,太伤人。但是,反过来想想,现在这种一味追求“舒服”、听不得一点批评的风气,就好吗?
- 工作效率: 问题不能及时直接地指出来,绕弯子沟通成本太高,效率低。
- 个人成长: 听不到真实的反馈,或者听到了也接受不了,那还怎么进步?温室里的花朵长不大。
- 团队氛围: 表面一团和气,底下可能各种不满和猜忌,因为真话不敢说。
所以我的实践就是,试着在基恩的“硬”和现在的“软”之间找个平衡点。批评人的时候,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语气可以温和点,但问题本身不能含糊过去。私下说可能比当众说好点,给对方留点面子。但最关键的,还是得让对方明白,指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他不是故意找茬。
不过这平衡点是真不好找。有时候觉得,现在的人,包括我自己,好像都越来越“脆弱”了,听好话容易,听真话难。基恩那套虽然糙,但糙得真实。现在精致是精致了,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劲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