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历了一次不大不小的“落选”,心里头有点五味杂陈,所以想着还是记录一下,也算给自己一个交代。
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挺感兴趣的机会,具体是啥就不细说了,反正就是那种需要提交申请,然后经过筛选才能参与的项目。当时觉得挺适合我的,自己也挺想试试看,毕竟老待在舒适区也不是个事儿。
下定决心要申请之后,我就开始着手准备了。
- 第一步,肯定是研究要求。把那个项目的介绍、要求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就怕漏掉什么关键信息。
- 第二步,准备材料。这块儿花的时间最长。得把自己的经历、想法什么的整理成文字,还得弄得有条理,让人家看得明白。平时说话挺随意的,真要写成书面东西,还真得抠哧半天。那几天晚上基本都没怎么早睡,对着电脑改来改去,总觉得不够
- 第三步,反复检查。写完之后,我没马上提交,放了一两天,然后又重新读了几遍,还让我一个朋友帮忙看了看,提了点意见,我又改了改。
整个过程,挺投入的。心里头也是抱着挺大希望的,觉得就算不一定能成,至少自己努力过了,过程也挺充实的。
提交之后,就是等待了。这个阶段最熬人。每天习惯性地刷好几次邮箱,手机也攥得紧紧的,生怕错过消息。心里头一会儿觉得希望挺大,一会儿又觉得可能没戏,就这么来回拉扯。
结果出来了
然后,就在前几天,收到了通知。一封邮件,写得挺客气,但核心意思就是:这回申请的人很多,竞争挺激烈,很遗憾,我没能进入下一轮。
看到“遗憾”那两个字的时候,心里头“咯噔”一下。说完全不失落,那是假的。 毕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也寄予了期望。那一瞬间,脑子里闪过很多念头:“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够”“是不是我压根就不适合这个?”等等。
冷静下来之后,我没一直陷在那种情绪里。我把整个过程又回想了一遍。
- 准备材料的时候,是不是有些地方还可以更完善?
- 我的优势和这个项目的匹配度,是不是真的像我一开始想的那么高?
- 或者,就是单纯的竞争太激烈,别人确实更优秀?
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可能都有点关系。但纠结这个好像意义也不大。
重要的是,这回“落选”,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也让我明白,不是所有努力都能立刻看到想要的结果。有时候,可能就是时机不对,或者缘分没到。
这回经历,对我来说,不是终点。就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失落个一两天也就过去了,日子还得继续。该干嘛还得干嘛
把这回经历记下来,也算是给自己提个醒。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机会,准备要更充分一些,心态也要更平和一点。一次落选,说明不了什么,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就是了。 毕竟谁还没点失败经历,对?就当是攒经验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