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搞的这个“胜寒俱乐部”,别想歪了,不是啥高大上的组织,就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一套学习方法,给自己取了个名儿,听着唬人,就是个土法炼钢。
事情是这样的,年前我给自己定了好多目标,读书、健身、学技能,列了一大堆,结果?过完年一看,全趴窝了。感觉自己一个人闷头搞,太容易放弃了。
痛定思痛,我就想,要不搞个小团体,互相监督,一起进步?但是又懒得去组织,费时费力,我就想了个折中的法子:自己跟自己组队!
我在微信上给自己开了个小号,起名叫“胜寒俱乐部”,头像用了个励志点的图片,感觉瞬间仪式感就上来了。每天干啥都跟这个“俱乐部”汇报,就当是给小伙伴们打卡了。
第二步:制定“俱乐部章程”就是给自己定了规矩,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每周要达成的目标,还有违规惩罚。比如,每天必须看半小时书,每周至少跑三次步,要是没完成,就罚自己少吃一块肉!
第三步:开展“俱乐部活动”具体干啥?
读书打卡: 看书的时候,拍个照片发到“俱乐部”里,配上几句读书心得。
健身记录: 跑步、撸铁,练完之后,把运动数据截个图,也发到“俱乐部”里,给自己点个赞!
技能学习: 学编程、学英语,每天学一点,就把学习笔记、代码截图啥的,往“俱乐部”里扔。
第四步:定期“俱乐部总结”每周、每月,我都会给自己做个看看哪些目标完成了,哪些没完成,为啥没完成,下一步该咋办。这个总结也发到“俱乐部”里,算是给自己的一个交代。
别说,这套土办法还真有点用。有了“胜寒俱乐部”这个虚拟的队友,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天都充满动力。
这只是我个人的实践,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是我觉得,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容易半途而废,不妨试试这种“自嗨式”的学习方法,说不定也能找到坚持下去的动力!
一些小经验分享: 目标要具体: 别说“我要好好学习”,要说“我要每天学一个小时的编程”。 奖励要及时: 完成目标了,给自己点个赞,或者奖励自己看个电影,吃点好吃的。 惩罚要合理: 别一下子给自己定太严苛的惩罚,容易打击积极性。 坚持最重要: 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坚持下去,才能看到效果。就这样,我的“胜寒俱乐部”还在继续运营中,希望它能陪我度过一个充实的一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