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篮球这东西,我从小就瞎打,野球场上规矩不多,大家乐呵就行。后来有段时间,看国际比赛看得多了,特别是奥运会、世界杯啥的,就老觉得跟平时看的NBA不太一样,有些判罚看得我一愣一愣的。
开始琢磨这事儿
也没太当回事。直到有一次,跟几个哥们儿组队打个小比赛,是那种稍微正规点的,有裁判。结果好几个吹罚,我们都觉得莫名其妙,特别是走步、二次运球这些,感觉跟我们平时理解的不一样。还有那个进攻时间,有时候是24秒,有时候又变成14秒,当时就有点懵。
这下就勾起我的好奇心了,或者说是不服气,总觉得得搞明白到底咋回事。不能老是“我觉得”,得看看正经的规矩是咋写的。
我的实践过程:翻规则、看录像
我就开始找资料。网上搜了搜,发现国际篮球规则(FIBA规则)确实跟NBA有不少区别。我没去看那种长篇大论的官方文件,那玩意儿太枯燥,估计我也看不下去。我就找了些解读,还有一些对比的文章看。
主要关注了几个我比较困惑的点:
- 走步:这个真是重灾区。野球场上好多动作,在国际规则里可能就是走步。我特意找了些教学视频,反复看持球脚、中枢脚的判定,感觉比以前清晰多了,但实际打起来,高速中还是容易犯懵。
- 圆柱体原则和犯规:以前觉得防守时伸手掏球很正常,看了规则才知道,侵犯了进攻球员的圆柱体就是犯规。这个理解起来不难,但在防守习惯上得改。
- 24秒和14秒:这个搞明白了。原来是抢到前场篮板或者对方犯规后,进攻时间会重设,但不一定是24秒,看情况会是14秒,为了加快比赛节奏。这点我觉得挺比赛确实更流畅了。
- 暂停和换人:国际比赛的暂停好像是教练喊,不像NBA球员也能喊。换人也得通过记录台,感觉更规矩一些。
- 技术犯规:感觉国际比赛对抱怨、不尊重行为的容忍度更低,更容易吃T。这点看比赛时体会特别深,有些球员在NBA可能只是抱怨几句,在国际赛场可能就直接吃T了。
我还发现,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好像隔几年就会修订一次,有时候甚至是小范围的调整。比如之前看到的,关于争球的球权归属,好像也有过变化。这就意味着,我好不容易搞懂一点,可能过两年又得更新知识库,有点麻烦。
琢磨后的体会
折腾了一圈下来,感觉自己对篮球的理解确实深了一层。现在再看国际比赛,很多判罚就能看懂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头雾水,或者跟着瞎起哄。
虽然过程有点费劲,要记的东西也不少,而且还得时刻留意有没有新变化。但这回“实践”还是挺值的。至少以后跟人聊球,或者自己下场打稍微正规点的比赛,心里更有底了。知道规矩是啥样的,打起来、看起来都更明白了。不过有些细节规则,在快速变化的比赛中,要完全搞清楚,还得慢慢消化和观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