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听人提起“贝奥兰迪”这名字,一开始还挺懵的,搜了下发现信息挺杂,有说是搞健身的,还有些奇奇怪怪的梗。但我这耳朵尖,总觉得在哪听过跟音响、声音效果有关的说法,好像是形容那种特别带劲儿,低音猛、高音亮的声音风格,有点“移动livehouse”那意思。
好奇心上来了,就想自己折腾折腾,看能不能搞出那种所谓的“贝奥兰迪”声儿。说干就干,我就开始琢磨了。
第一步:扒拉信息找方向
这玩意儿没啥官方定义,不像杜比全景声那种有标准。我就只能在网上各种论坛、群里瞎逛,看别人是怎么说的。发现主要就是强调低频要猛,拳拳到肉那种感觉,然后高频也要突出,有点像以前那种“两头翘”的调音。有人提到用特定的功放推特定的喇叭容易出这效果,也有人说是通过软件EQ调出来的。
第二步:动手改造设备
我没打算花大钱买新家伙,就先拿我手头现有的设备开刀。我有一对老书架箱,低音本来就还行,但不够“猛”。我就想办法给它“加强”一下。
- 先把音箱拆了,检查了下里面的吸音棉,感觉有点少,又塞了点进去,想着能让低音更紧实点。
- 然后把连接线换了粗点的,心理作用也实际提升也罢,反正换了。
- 重点是调整功放。我那台老功放有高低音旋钮,我直接把低音拧到差不多快满了,高音也加了不少。
弄完这些,感觉硬件上能做的初步调整就这样了。
第三步:软件EQ再加工
光靠硬件拧旋钮还是太粗糙。我就在电脑播放器上加载了个EQ插件。对着网上找的那些“贝奥兰迪”风格描述,开始拉曲线。 大概就是把60-100Hz左右的低频往上提一大截,然后在3kHz-6kHz这段高频也拉高,中间的中频稍微压低一点点,形成一个经典的“V”字形或者说“U”字形。这个过程挺费劲的,反复听,反复调,找那个“感觉”。
第四步:试听体验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放歌。找了几首节奏感强的,还有网上那些跟“哲学”梗相关的音乐(你懂的)。
嚯!那家伙!
低音确实猛,桌子都跟着嗡嗡响,有种锤子砸胸口的感觉,量是真的足。右边吉他啥的高音也确实亮了不少,听起来刺激感挺强。第一耳朵确实挺“抓人”,挺“带劲”的。
但是,听久了就有点问题了。
- 低音太轰头,有点浑浊,细节少了很多,听不清贝斯具体的旋律线了,就是一片“咚咚咚”。
- 高音拉太高,有点刺耳,不耐听,齿音也变重了。
- 中频凹下去,人声感觉有点远,不够饱满。
整体听起来就是,猛是猛了,但不均衡,也不自然。有点像某些车载音响或者广场舞音响开到最大声的感觉,就是图个响亮和刺激。
总结几句
折腾了一圈,算是亲身体验了把这个所谓的“贝奥兰迪”声音风格。我的感觉是,这玩意儿更多的是一种特定的、有点极端的调音取向,追求短时间的感官刺激。 可能在某些特定类型的音乐或者氛围下会觉得爽,但要说音质好、耐听,那真谈不上。跟那些正经的Hi-Fi调音思路完全是两码事。
也可能是我理解有偏差,或者设备不到位。但就我这回实践来看,它更像是一种圈子里的梗或者对某种夸张音效的形容,真要自己去复现并且长时间听,还是得悠着点。玩玩可以,较真就没必要了。 这回折腾也算没白费,起码亲手试过了,知道是咋回事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