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托德”这个事儿。不是说哪个名人托德,虽然叫这名儿的厉害人确实不少,搞电影的、搞赛车的、甚至还有说是比特币大佬的。我说的是我自己捣鼓的一个小玩意儿,我就管它叫“托德”。
起因挺简单的。就是平时工作里头,总有些重复又烦人的小活儿,手动弄,累得要死还容易出错。时间长了就琢磨,能不能搞个啥东西自动处理一下?一开始也没想多复杂,就想着写个小脚本啥的,能跑起来就行。
说干就干。 我就找了个周末,开始动手。一开始觉得挺简单,不就是读取点数据,处理一下,再输出嘛结果真上手了,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
这第一步,读取数据就卡壳了。那数据格式乱七八糟的,一会儿是这种编码,一会儿又是那种,还有缺胳膊少腿的记录。光是把这些玩意儿规整就花了我大半天时间。真是头大。
然后是处理逻辑。本来设想的逻辑挺顺溜,但实际数据一跑起来,各种想不到的边界情况、异常情况就全冒出来了。改过来,那边又出问题;那边堵上了,这边又冒个泡。反反复复,调试过来调试过去,眼睛都快看花了。
中间的折腾
我记得有一次,为了解决一个特别奇怪的问题,我对着屏幕看了差不多两个钟头,代码翻来覆去地看,各种方法都试了,就是不行。当时真有点想放弃了,觉得为了这么个小破工具,花这么大劲儿,值不值?
后来冷静下来,泡了杯浓茶,出去走了走。回来换了个思路,不用原来的那个库了,找了个替代方案,虽然麻烦点,要多写不少代码,但总算是把那个坎给迈过去了。
- 数据格式不统一,处理起来费劲。
- 逻辑边界情况多,调试时间长。
- 中间遇到瓶颈,差点想放弃。
- 换了个实现方法才搞定。
整个过程,断断续续搞了快两个礼拜的业余时间。 比我最初预想的时间长多了。朋友还笑我,说你这“托德”项目,搞得跟人家托德·海因斯拍电影一样,精雕细琢。
咋样了?
这个叫“托德”的小工具总算是跌跌撞撞地跑起来了。虽然界面丑了点,代码可能也写得不咋地,但它确实能帮我把我之前那些烦人的小活儿给自动化处理了。每次点一下运行,看着它哗跑完,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现在回头看,捣鼓“托德”的过程虽然挺折腾,但收获还是挺大的。不光是解决了个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把整个从想法到实践、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流程又走了一遍。这种亲手把东西做出来的感觉,还是挺实在的。
有时候别怕麻烦,动手去试试。就算过程磕磕绊绊,弄出来的东西不完美,但这个过程本身,就挺有意思,也能学到不少东西。这就是我关于我的“托德”的一点实践记录,分享给大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