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追比”,我前段时间就实实在在地搞了一回,不是啥光彩事,但确实是亲身经历了,给大伙儿唠唠。
起因挺简单的,就是瞅着跟我差不多同期进来的一个哥们儿,人家那业绩噌噌往上涨,老板开会还老表扬他。我,就那样,不上不下,心里头肯定不得劲儿。凭啥呀?感觉干的活儿差不多,有时候我还觉得自己更卖力,咋结果差这么多?那股劲儿一下就上来了,不行,我得“追”,还得“比”!
我的“追比”实践开始了
第一步,就是偷偷观察。
我开始特别留意那哥们儿每天都干些他是几点到公司的?几点走的?开会的时候都说些跟哪些人交流得多?甚至他用啥软件、啥方法我都偷偷学。
- 早上他来得早,我也跟着早到,想着多干点活儿。
- 他好像经常跟几个老前辈请教问题,我也硬着头皮去问,虽然有时候不知道问
- 看他报表做得挺我也去网上找模板,学着弄得花里胡哨一点。
那段时间,感觉自己跟个侦探似的,眼睛就没离开过人家。
第二步,就是硬性模仿。
观察完了,就开始学呗。他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他加班,我也待着不走,哪怕没事干,也得在工位上坐着,显得咱也努力。他跟客户打电话的语气、用词,我都竖着耳朵听,然后自己也学着用。挺别扭的,感觉不是自己的风格,但为了“追比”,忍了。
第三步,开始自己加压。
光模仿不行,得看结果。我就开始给自己定目标,定得比他还高一点。每天下班前都对比一下,看看自己跟他的差距缩小了没。那时候真是,数据成了我的心病。涨了点就高兴半天,没动静或者反而落后了,就一晚上睡不好觉,琢磨到底是哪里没跟上。
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
这么折腾了一两个月,人是累得够呛,但效果?真不是那么回事儿。
有些东西,不是光模仿就行的。比如人家跟老同事关系那是长期积累的人脉,我临时抱佛脚去请教,人家客气归客气,但肯定不一样。还有他处理问题的一些思路,那是经验和悟性,我光学个表面动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而且天天这么盯着别人,自己心里压力特别大,干活儿都干不踏实了。老想着“他怎么样了?”“我比他差多少?”搞得自己特别焦虑,有时候甚至有点嫉妒,那感觉真不好受。
最关键的是,我发现我好像忘了自己擅长啥了。光想着学别人,把自己那点儿优势都给丢了。本来我可能在某个方面做得还行,结果一门心思去“追比”,反而把自己的节奏打乱了。
的体会
后来有一次,实在是绷不住了,业绩没上去,人还搞得特别疲惫。我就停下来想了想,这么搞下去不行。我开始不再那么死死地盯着他了,而是回头看看自己。我到底哪里做得不我自己的长处是
我开始把精力放在自己能改进的地方,踏踏实实去做。参考别人的优点是对的,但不能全盘照搬,得结合自己的情况。比如,我发现我可能沟通上不如他圆滑,那我就多练练表达,但用我自己的方式。我可能在细节上比较有优势,那我就把这块做得更扎实。
说白了,这“追比”,不能是那种盲目地、焦虑地追着别人屁股后面跑。更应该是看清楚差距,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提升,是跟自己较劲,而不是跟别人较劲。
我还是会关注优秀的同事,但心态不一样了。是学习,是借鉴,但最终还是要走自己的路。业绩嘛也慢慢好起来了,虽然没一下子窜上去,但心里踏实多了。这可能就是我这回“追比”实践最大的收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